基于伏毒学说论治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2021.10.08基于伏毒学说论治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渠源1,张伟2,贾新华2*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通过追溯伏毒学说的起源、研究进展,认为伏毒学说与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在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上有较强的相似性,如内外邪气可与内毒、外毒相联系;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邪内伏,遇邪触发;证候特点表现为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在此理论基础上,对CTD-ILD提出扶正益气托毒、化痰通络解毒的治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论述。
[关键词]伏毒;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疾病
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是指患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上,并发有肺部间质性病变。结缔组织病(CTD)主要表现为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可引起全身各器官损害。由于肺含有丰富的胶原、血管等结缔组织并具有免疫调节、代谢、内分泌等功能,因而常成为CTD所累及的靶器官[1]。CTD-ILD的发病率较高。2017年国外一项荟萃分析提示,近1/3的间质性肺疾病(ILD)与结缔组织病相关[2]。患者病情复杂、进展速度快,而西医的治疗手段有限。由于CTD-ILD伏而不觉、发时始显的病理特性以及病情危重、迁延难愈的临床特性符合中医学“伏毒”致病的特点,因此,提出从伏毒学说的角度论治CTD-ILD。
1 伏毒学说源起及研究进展
所谓“伏”,匿藏也;所谓“毒”,《金匮要略心典》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指邪气亢盛。由于邪气亢而称毒,故“伏毒”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如《灵枢·贼风》曰:“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其开而遇风寒,……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中“故邪”即原文“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的“湿气”,可以看作是伏邪学说的渊源[3]。而正式提出“伏毒”名称的是王叔和《脉经》,曰“热病……伏毒伤肺中脾者死;热病……伏毒伤肝中胆者死;热病……伏毒在肝腑足少阳者死”,这是寒毒藏于体内发为热病的描述[4]。由此可见,伏毒致病即邪气蕴积体内,伏藏不发,正气亏虚,遇诱触发,伤人致病。周仲瑛[5]对伏毒学说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伏毒”是指邪毒藏匿体内,伏而不觉,发时始显;正虚是伏毒产生的病理基础,正虚则邪侵,邪气聚而成毒,毒愈深正愈虚;伏毒病位具有广泛性,常侵犯多个脏腑。CTD-ILD初时伏而不发、发时病情严重、症状反复、迁延难愈的发病特点与“伏毒”的病性特点极为相似。
2 伏毒与CTD-ILD的相关性
2.1病因
CTD-ILD在中医学里没有明确病证名称,结合古人经验及现代临床,我们认为将CTD-ILD归为“肺痹”范畴更为合适[6]。肺痹属痹证中五脏痹的一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篇》,曰:“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又云:“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以上内容提示了肺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痹证日久,邪毒内舍于脏,肺脏气血流动旺盛,且肺合皮毛,痹证侵袭肺脏而成肺痹,临床可见咳喘上气、烦满等症。痹证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论外感: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患者久居潮湿或寒冷之地,贪冷宿风,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正气充则邪气伏而不发,暗耗正气,正气虚则遇诱发病,邪气闭阻气血为痹[7]。这与伏毒学说中外毒特点相似,外感伏毒,由六淫侵袭人体酝酿而成,正气足以抵抗时,正邪相安共处,但伏毒损耗脏腑、暗耗正气,久之邪盛正怯,复加新感引触,伏毒趁势从内向外,发而为病[5]。二论内伤:内伤多由劳逸不当,精气亏损;或久病体虚,气虚无法推动血行,久而留瘀;或恣食肥甘厚腻,湿热痰浊内生[7]。正虚加之湿热痰瘀闭阻经络,发而为痹。这与伏毒学说内毒的特点相符,毒邪常始于微而成于著,在内伤疾病过程中,病理产物如湿热痰瘀不得化解,蓄积体内而为毒,藏匿深伏,暗耗正气,遇时而发[5]。
2.2病机
CTD-ILD的发生是一种由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多种病理改变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CTD-ILD的发病与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8],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NF-1)等物质的释放,造成肺泡炎症,炎症细胞因子又促进纤维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加速肺纤维化的发展[9]。TGF-β、TNF-α、NF-1等物质相当于中医学中的“伏毒”。从中医观点来看,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正气虚弱是病理基础,这与伏毒学说中伏毒致病总以人体正气虚、脏腑阴阳失调为前提是一致的,如《济生方·痹》所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还有观点认为,肺痹的形成与肾气是否充足相关,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病肺痹”,也就是说肾气足,则邪气只能侵犯肌表而病皮痹,若肾气不足,邪气则会内传于肺而形成肺痹[10]。在正虚的基础上复感毒邪,内毒和外毒共同作用于人体,产生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日久蓄积则形成痰毒、瘀毒,伏毒潜藏肺络,阻滞肺络正常运行,肺络运行不畅而又生痰、瘀,反过来更影响其正常运行,久之则伏毒更深。伏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4]。伏毒匿藏于人体并非一成不变,其暗耗人体正气,正气无法抵抗时,伏毒被外邪引触,则由内向外发而为病,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咳嗽或有黏痰。肺痹的中医病机可以总结为:人体正气亏虚,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久而成毒,伏毒侵蚀肺脏,导致肺络痹阻、气血闭塞,肺叶失于濡养,甚或痿弱不用。
2.3证候特点
2.3.1隐伏
CTD-ILD患者发病之初可无症状,或由胸部CT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发现此病,这是由于人体正气尚充,足以与邪气抵抗,邪气难以伤正致病,留于体内不发,这种发病特点与伏毒“隐伏”的病性特点极为相似,当正气与伏毒可以相抗衡时,伏毒处于隐蔽状态,伏于体内,待时而发。
2.3.2缠绵
CTD-ILD患者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病情反复,当体内正气偏盛可以压制邪气时,症状轻,患者处于缓解期;当人体正气不足而邪气盛则发病,患者呈现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这与伏毒“缠绵”的病性特点相一致,伏毒病位广泛,潜于脏腑经髓,故病情反复难愈,常伺机发作,甚则屡发屡重。
2.3.3暗耗
CTD-ILD患者即使处于缓解期,身体状况仍每况愈下,逐渐出现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这是由于邪气潜藏体内,消耗体内正气,甚可伤及脏腑,这与伏毒“暗耗”的病性特点相同,虽隐匿潜藏,但并非静止不动,毒邪在人体内氤氲扩张,暗耗脏腑精气,损伤气血津液,以致正气愈加虚弱,正愈虚则伏毒更易受诱因触发,伴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多,患者肺脏体用皆伤。
2.3.4暴戾
CTD-ILD患者发病时呼吸困难,难以耐受活动,或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眼干、口干等结缔组织症状,每次发病都会导致肺功能的部分丧失或无法逆转的肺纤维化,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这与伏毒“暴戾”的病性特点有相似之处,若伏毒长久蕴结于人体,毒盛正怯,正邪激烈交争后突然暴发,病势极其凶猛,病情乖戾难解,作止无常,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损伤。
2.3.5杂合
CTD-ILD患者可同时发现结缔组织的症状和肺部症状,结缔组织表现为关节肿痛、皮肤粗糙色沉、口眼干燥等;肺部则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咳嗽,或伴有黏痰,病情复杂,这与伏毒“杂合”的病性特点十分相符。由于伏毒侵犯多个脏腑,袭及经络,故伏毒致病病位广泛,致病的病理因素各不相同,表现出的证候也杂乱不一。
2. 3.6多变
CTD-ILD患者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临床上有的患者以CTD为首发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以ILD为首发症状。由于邪气侵袭的脏腑经络不同,致病因素也有差异,导致该病的病性及发病特点变化多端,这与伏毒“多变”的病性特点相似,虽整体发病是由内向外,但由于病因及病位的不同,导致伏毒致病变化多端。
总体来说,CTD-ILD的证候特点与“伏毒学说”里所提到伏毒的病性特点极为相似,见图1。
图1 “伏毒”病性特点与CTD-ILD证候特点的相似性
3 基于“伏毒学说”治疗CTD-ILD
CTD-ILD病机较复杂,故治疗较难。CTD-ILD总由正气亏虚,外邪侵袭人体,正气无法将其驱除,在体内久积成毒,伏于人体,暗耗正气,致正愈虚而毒愈盛,故而发病。基于伏毒学说与CTD-ILD的病机及证候特点,我们认为,CTD-ILD的治法应为扶正益气托毒、化痰通络解毒。
3. 1扶正益气治疗CTD-ILD
正虚是CTD-ILD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伏毒产生的病理基础。人体正虚,易感外邪,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腠理不固,外邪进入人体,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伏藏体内,与内伤邪气联合共同侵犯人体,外感、内伤之邪于体内聚积则成毒,毒伏于脏腑组织而致正愈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患者病情愈加恶化,症状加重。扶正益气是治疗CTD-ILD的关键。CTD-ILD主要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及全身筋脉、关节及肌肉,正如《理虚元鉴》曰:“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生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故扶正益气需顾护三脏,补益肺气的同时健运脾气、顾护肾元。
首先,补益肺气。《难经》中提出了肺虚的治疗原则,曰:“损其肺者,益其气”。由于肺气之特殊性,肺气的补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增强卫外之气;二为维持肺气正常宣发及肃降。肺主一身之气,肺主皮毛,肺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卫气,人体卫气强则抵御邪气作用更强,可使患者免受外邪引触发病,降低发病频率,避免病情屡发屡重的情况发生。肺气的强弱还体现在宣发肃降有序,肺脏能正常地纳入清气,呼出浊气,肺气充盛,宣发肃降有序,肺脏功能得以正常运行,则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病情稳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固护卫气可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CTD-ILD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延缓肺功能恶化的进程。补益肺气,维持肺脏正常呼吸功能,可以增强机体全身各组织间的气体交换,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不致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而造成患者的生存质量差,生存时间短。研究[11]表明黄芪能够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使白细胞数量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上升,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桔梗、白前等药对可以维持肺脏正常之宣发肃降,降低患者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致咳的发生几率,且桔梗水提液镇咳、祛痰疗效显著[12],白前醇提物及醚提物具有镇咳和祛痰作用[13]。
其次,健运脾气。伏毒藏于体内暗耗正气,脾气强健,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则正气充而形体盛,正盛则邪弱,减少发病。脾合肌肉,主四肢,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肌肉组织、四肢都要依赖气血的濡养,从而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身体健壮。并且补益脾气还可培土生金,间接地增强肺气。CTD-ILD患者结缔组织症状常发生在四肢,如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故健运脾气、强健四肢肌肉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选用四君子汤等来益气健脾,研究证实,四君子汤对改善脾虚证效果颇佳[14];加味四君子汤可有效补益脾气[15]。
最后,顾护肾元。《类证治裁·喘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肾不纳气,则动则气喘,或可见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临证可选用五味子、山萸肉、蛤蚧等纳气归肾。
3.2化痰通络
CTD-ILD是由免疫介导的、以结缔组织慢性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为基本病理的肺慢性间质性病变,我们认为,这种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均属于中医学“毒”的范畴[16]。宋绍亮[3]认为,邪毒内伏是造成痹证不易根治、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基于此,在临床治疗CTD-ILD可使用解毒之法,切中病机、扼住病势,因势利导地解毒,为邪气找到出路,方可正本清源。我们认为,CTD-ILD的毒主要包括痰毒和瘀毒两个大方面,据此提出活血化瘀、祛痰解毒的中医治法。
3.2.1活血化瘀
《临证指南医案》曰:“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认为久病多瘀。而CTD-ILD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患者久病则会出现口唇紫绀、面色晦暗、舌下络脉迂曲等瘀血的典型表现。肺朝百脉,百脉与肺脏在生理及病理上可以相互影响,肺脏疾病可随着气血流动至全身经脉,波及全身结缔组织,而全身疾病亦可以随着气血回归于肺脏,引起肺脏的病变,故痹病之经络瘀滞会随着气血流转回到肺脏,引起肺瘀[17]。因此,瘀血与肺脏关系极为密切,在CTD-ILD的治法中,活血化瘀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唐容川所言:“一切不治之症,终以不善祛瘀之故”。祛瘀的同时需要注意,CTD-ILD患者正气虚损,故治疗时应注意化瘀而不伤正。在临床上可以使用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药活血化瘀,亦可以酌情使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全蝎、地龙等入络剔邪,活血通瘀。现代药理研究[18]发现,虫类药具有草木药物不具备的抗凝血及抗纤溶活性成分,能明显减轻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倾向。
3.2.2祛痰解毒
一方面,肺脏自病,则炼液为痰。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肺脏,如风寒犯肺,寒性凝滞,气不布津则津液凝聚为痰;燥邪犯肺,津液耗伤,炼液为痰。另一方面,他脏失调,气阻湿聚而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若患者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则导致热盛痰壅;若脾虚湿困,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养肺,则聚生痰浊,且肺脉连胃,痰浊可上扰于肺[19]。肺脏自病、脾脏失调均生痰湿,痰湿久积不去则为痰毒,痰毒病性黏滞,不仅易阻气机,而且痰瘀互结还可导致病势缠绵、变化多端。
综上所述,化痰通络在CTD-ILD患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治痰先理气,气顺痰则消,气机的正常运行是津液正常运化的根本,《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先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陈皮、橘红有理气通络化痰之效。另外,由于脾脏与痰液的产生密切相关,温阳健脾也是祛痰化湿非常重要的手段,临床可用麸炒白术、苍术、豆蔻等健脾化痰。
4 小结
本文以“伏毒学说”为理论假说,立足中医整体观念及现代医学,对CTD-ILD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扶正益气托毒、化痰通络解毒两种治法。总之,CTD-ILD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伏毒匿藏人体关系密切,避免诱发因素、控制伏毒外发,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治疗CTD-ILD不可只缓解临床症状,还应注意扶正托毒,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的同时注意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参考文献
[1]王凯,殷松楼.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10):15621565,1569.
[2]BARNESH,HOLLANDAE,WESTALLGP,etal.Cyclo-phosphamideforconnectivetissuedisease-associatedinter-stitiallungdisease[J].CochranceDatabaseSystRev,2018,1:CD010908.doi:10.1002/14051805.CD010985.
pub2.Review.
[3]宋绍亮.病证结合治疗风湿病:宋绍亮40年临证心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415.
[4]刘清平,李楠,林昌松,等.从伏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1681170.
[5]周仲瑛.“伏毒”新识[J].世界中医药,2007,3(2):7375.
[6]贾新华,陈宪海,张兴彩,等.肺纤维化从“痹”论治[J].中医药信息,2013,30(2):13.
[7]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64.
[8]王丽娟,杨旭燕,汪慧英.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诊治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1):115117.
[9]MARTINETY,MENARDO,VAILLANTP,etal.Cyto-kinesinhumanlungfibrosis[J].ArchToxicolSuppl,1996,18:127139.doi:10.1007/978-3-642-61105-6-14.
[10]苗青,崔云,宋雪萍,等.王书臣从“肺痹”论治肺间质疾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4):286288.
[11]刘焰东,蔡小丽,张伟安.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3):3739.
[12]梁仲远.桔梗水提液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5):32913292.
[13]梁爱华,薛宝云,杨庆,等.柳叶白前的镇咳、祛痰及抗炎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73175,191192.
[14]黄文武,彭颖,王梦月,等.四君子汤及其单味药水煎液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1):815.
[15]何嫣婷,夏晓冬,舒迎霜,等.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小肠组织形态及EGF表达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4(3):446452.
[16]张丹丹,温成平.温成平从虚、毒、瘀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