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瘀除痰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2019.11.07[关键词]
中医诊断:(病名)悬饮;(证候)痰饮内停
西医诊断:渗出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治 则:清热化瘀除痰
方 药:黄芪五子汤加减
[具体信息]
门某某,男,64岁。初诊时间:2018年11月18日
主诉:右胁肋胀痛,头昏神疲。
病史:咳嗽两月余,先觉头昏神疲,微咳,右胁肋胀痛不舒,起初未影响起居生活。继则咳嗽加剧,胁肋胀隐痛,于当地卫生院给予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内服止咳化痰剂,用药两天,不见效,反而不能平卧,平卧气喘加重。胸透示“右侧第3肋以下呈一致性混浊,横膈运动消失”,诊断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中等量积液)。门诊症见:咳嗽,咳时右侧胸胁肋作胀,痰色稀白,夜间不能平卧,平卧时觉气机不畅,伴有低热,体温常稽留在37.6-38.0℃,精神疲乏,口淡无味。舌红苔白,脉弦细。
张伟教授仔细问诊后,结合影像学表现,建议患者行胸腔穿刺。经抽胸水,抽出血性液体,胸水常规检查发现不典型癌细胞。鉴于患者体虚,张伟教授遣方如下:
方药:黄芪五子汤。黄芪30克,葶苈子12克,白芥子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橘红络各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鱼腥草30克,7剂。
二诊:服上方7剂,尚合病机,身热已退,咳减尿多,略能平卧,精神仍差,饮食略增,前方颇合,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
三诊:经服黄芪五子汤14剂,症状渐趋好转,嘱X片复查,再拟第二步拟方。X片复查示:右侧第3肋以下成混浊阴影,横膈运动消失。提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尚有少量胸腔积液。
处方:黄芪30克,葶苈子12克,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杏仁10克,薏苡仁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橘红络各5克。7剂。
四诊:一般情况尚佳,嘱再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性。外院检查后均诊为:“渗出性胸膜炎”。处方作膏方常服。处方:制潞党参180克,炒白术150克,茯苓150克,橘红络各90克,甘草90克,黄芪90克,葶苈子180克,白芥子150克,苏子150克,车前子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50克,冬虫夏草150克,山楂150克,神曲150克,百部150克 制膏方,早晚各一剂
[疗效]
自此,精神、食欲如常,体质亦逐趋恢复,X片复查示:右侧胸膜增厚。
[评析]
渗出性胸膜炎,中医称为“悬饮”,本病多由于正气不足,胸阳不振,痰热蕴结,水湿挟瘀停滞而成。本病例证为湿热挟瘀蕴结,饮流胁下。张伟教授用黄芪五子汤,方中葶苈子能泻肺利水,剂量必须在10克以上;白芥子能祛痰化饮、散结;车前子、苏子、莱菔子,三药均能止咳、利尿、降气、化痰,五子配合应用,有相得益彰之效。重用黄芪,既可以增加病人机体抵抗力,而更重要的是与五子合用,可以促使五子发挥效能而不伤正气;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鱼腥草、橘皮、橘络清热、化痰、活络。在症状稳定的基础上,制膏方常服,膏方中以异攻散健脾化痰;黄芪五子汤以肃清余邪;冬虫夏草、冬花、郁金、山楂、神曲等利肺和胃,使机体逐步得到恢复,病邪逐步清除,从而使胸水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