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张伟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从体质学说论治未病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

2021.10.08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从体质学说论治未病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
王英1,张伟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过敏性哮喘为儿科常见病,且随着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西药虽然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后无法避免的副作用及缓解期不能有效管理,易使病情反复。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哮喘治疗方面存在优势,从改善患儿体质入手,辨体论治,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期找到根治哮喘、降低其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哮喘;体质学说;治未病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随时间不断变化以及加剧的呼吸系统相关症状,如喘息、气短、胸部紧迫感及咳嗽,同时有明显的呼气气流受限。哮喘一般被认为是由于基因-环境相互联系而发病和反复发作的复杂性疾病,这些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环节可能发生在早期生活、甚至母体子宫腔内。多种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均是哮喘发展的因素。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治疗该病疗程长,病情容易反复,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较大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过敏性哮喘常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是最容易识别的哮喘类型,有着较为明确的家族遗传史或者既往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在该疾病被治疗之前,诱导痰检查通常会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这类病人常对ICS治疗敏感[1]。现代医学通常以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对症治疗,但患儿家属对于长期应用此类药物较为排斥,若仅仅在急性发作期迅速缓解不适症状,而在缓解期不能坚持用药,会导致部分患儿病情控制不佳,祖国医学在缓解期的治疗有独特优势,可从根本上调节患儿机体阴阳平衡,扶助一身正气,祛除邪气,以达到减轻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症状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从体质学说入手,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过敏性哮喘患儿体质进行调节,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使患儿病情稳定,以达到减少发作次数的目的。

1小儿体质特点与哮喘发病

1.1体质学说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取得较快发展,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临床医师如果能把握个体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在临床实际工作时将辨体质和辨证论治结合起来,就可以在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进行较为有效的干预,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通过体质这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可以预测疾病未来发展趋势,以实现对患儿的个体化诊疗。体质是在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以及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的这种特质决定了生命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发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2]。体质的强弱可以决定是否发病,小儿体质的强弱是疾病是否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若小儿正气虚弱,则外邪容易侵袭人体,从而导致疾病发生[3]。体质的差异是先天遗传与后天获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禀赋为基础原因,人的先天禀赋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遗传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先天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也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的体质状态密切相关[4]。哮喘缓解期患儿体质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一点可以通过临床调查以明确分型,与此同时体质又具有可调性,因此可通过养生调摄以及中医药干预而逐渐予以改善[5]。

1.2小儿体质特点

    小儿五脏六腑娇嫩,其中以肺脏尤娇,乃为“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素体肺脏娇嫩,脾脏常不足,肾脏常虚。肺脏居于五脏六腑上,乃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主气,司人体一身呼吸,主气的宣发与肃降,开窍于鼻,在外合皮毛,《素问·咳论》言:“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气以从其合也。”小儿的肌肤腠理较为疏松、薄嫩,卫外不固,与此同时自身冷暖不知自我调节,如果感受外在邪气,易先犯肺,也就是所说的“肺常不足”,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则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形成“宿根”,即所谓“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末饮也,贮于肺”,小儿哮喘伏痰留饮需究肺、脾、肾三脏不足。脾主运化,如果人体脾胃功能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聚为浊痰,向上犯于肺,就是所说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主水,对人体水液的生成、分布、排泄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若人体肾气虚弱,就不能温化水湿,则会导致聚而为痰[6]。

1.3小儿的辨体论治

    祖国医学所讲的辨证论治,从根本上讲就是“辨体质”论治,正确把握好“辨体质”才能把握好“辨证”,这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一定程度上,体质影响着证的形成以及传变与转归。体质是由先天遗传与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新生儿的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主要与父母的体质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出生后小儿体质则受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生活调养、疾病转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则造成营养不均衡。儿童常见的疾病多是由于失治或误治,日久亦可以影响小儿体质,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若过于温燥则易伤稚阴,若过于苦寒则易伤稚阳。现代医学对于体质学说的研究认为,健康的小儿体质应该为均衡质,即所说的健康状态,易感患儿一般多为不均衡质,即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潜在地存在着对肺系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病理倾向性[7]。
哮喘患儿素体具有肺、脾、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哮喘患儿个体体质特点的差异及诱因的不同,会导致发作期有着不同的症状,同时哮喘的反复发作,又会导致肺气阴耗伤,脾阳受损,肾阴阳亏虚,因而形成哮喘发作后缓解期的各种不同症状,可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而导致的疾病不同发展过程,辨体论治,在疾病早期阶段进行有效干预,在患病期间注重肺、脾、肾三脏调理,能更有效地治疗哮喘。

2“治未病”思想对调理哮喘患儿体质的指导

   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黄帝内经》始终,是一种预防医学思想,其强调调整人体一身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重要性,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使人体相对平衡稳定,使气血阴阳得以调畅,脏腑经脉循行能够顺畅,以改善人体的偏颇体质[8]。这是从患儿的体质出发,首先对患儿体质状态进行辨识,然后根据其具体的体质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采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生活调摄等,使患儿机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以达到减少疾病反复发作,甚至达到根治的目的。

2.1未病先防,内调患儿体质,外避高危因素

   朱丹溪言:“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何患之有哉?”在未病时,针对可能会发生哮喘的高危人群,要进行提前干预,预防其发病。哮喘是一种由潜在的特应性体质逐步发展而来的疾病,当父母双方都是特应性体质时,会有约50%的发病概率[9]。有哮喘病家族史,或表现为过敏体质者的患儿,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易痊愈者,都是发生哮喘的高危人群。高危哮喘儿是指容易患哮喘病的个体,不等于是
已被诊断为哮喘病的患儿,要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结合现代医学,通过查找变应原,改善居住环境,注意饮食清淡营养,通过辨体论治,在季节交替时,肺气虚者宜服用玉屏风散,脾气虚者宜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肾阴虚者则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改善其偏颇体质。

2.2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

   《难经》言:“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曰治未病焉。”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对于临床上已经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的患儿,在辨体论治的同时,需注意顾护脾肾之气。哮喘病的病位在肺,肺脏在五行中属金,脾脏在五行中属土,脾肺乃为母子之脏,如果肺气虚衰,子盗母气则会导致脾失健运,在治疗时应注意扶助脾土,以使土旺金生。如果肺脏虚弱,金不生水会导致肾气虚弱,可以采用益气滋肾法,以达到金水相生的目的。脾、肾二脏与痰饮密切相关,在治疗小儿哮喘的过程中,应注意兼顾肺、脾、肾三脏功能的综合调理,以达到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的目的,在改善人体体质的同时,可以对治疗疾病起到促进作用。哮喘病患儿容易在换季时节或者秋冬季节发作,春季和夏季比较稳定,可应用《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理论,例如在三伏天应用“三伏贴”进行穴位贴敷,或者辨证应用中药膏方调理体质等。

3结语

  在儿童哮喘缓解期,因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外感、过敏等因素影响使病情迁延,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有独特优势,保持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特色,辨证论治及辨体论治,不仅适用于哮喘发作期的治疗,亦应贯穿于哮喘病患儿缓解期的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应注重从调理患儿素体出发,通过对哮喘患儿体质特点的研究,针对不同体质类型哮喘患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探索治疗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尚云晓,冯雍.2014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解读———与儿童哮喘相关内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9(9):669-672.
[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云鹰,史纪.小儿体质特点与辨质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4.
[4]王尚礼,宋康.从体质谈哮喘的“治未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119-121.
[5]刘文.哮喘患儿体质分型及中医干预方案问卷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6]王国梁,朱雪,张晓蕾,等.试谈脾与肺纤维化相关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34-135.
[7]王琳琳,王雪峰.从体质防治小儿肺系疾病论中医“治未病”思想[J].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55-1957.
[8]金延强,张伟.从体质学说论“治未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的作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57-59.
[9]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50-261.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