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2022.07.22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王东梅名医工作室
一、病名
(一)中医病名:慢性盆腔炎(TCD编码:BFZ001)
(二)西医病名:女性盆腔炎性疾病(ICD-10编码:N73.900)
目前,中医慢性盆腔炎属西医学女性盆腔炎性疾病中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范畴,但《国际疾病分类法》尚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名及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经期前后加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伴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低热或易感疲劳。输卵管粘连或阻塞时可致不孕。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经期前后加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伴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低热或易感疲劳。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3)辅助检查:①妇科B超;②血常规;③阴道分泌物检查;④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检查(PCR)。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 少腹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块出痛减,带下增多,婚久不孕;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舌质紫暗或瘀斑,苔薄,脉弦涩。
2.湿热瘀结证 少腹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期、劳累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月经先期,量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气虚血瘀证 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通任种子汤(全国名中医药专家李广文教授经验方)。
延胡索 香附 丹参 赤芍 白芍 桃仁 连翘 当归 川芎 皂刺 三棱 莪术 炒小茴 炙甘草
2.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
金银花 鳖甲 连翘 升麻 红藤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生蒲黄 椿根皮 大青叶 茵陈 桔梗 琥珀末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
生黄芪 党参 白术 山药 天花粉 知母 三棱 莪术 生鸡内金
(二)外治法
1.中药封包外敷 中药封包方,热敷少腹,一次30分钟,一日1次,连用10天。
2.直肠给药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灌肠方(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王东梅教授经验方)(丹参、连翘、红藤、赤芍、制乳没、土元、皂刺、蜈蚣、败酱草、透骨草),浓煎100~15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一日1次,连用10天。
3.灸法 取神阙穴,使用雷火灸,一次20分钟;或取神阙、关元穴等,隔姜艾炷灸,一次2壮。1日1次,连用10天。
四、生活调护及心理治疗
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
2.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进行健康教育,坚持个人卫生保健,避免盆腔炎的发病。
五、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停药1月内未复发。
2.好转: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改善。
3.未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