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元富教授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因病机认识
2022.06.20齐老师强调化疗后骨髓抑制病因主要与药毒有直接关系。但发病机制复杂,药毒是骨髓抑制发生的外在条件,疾病因素是骨髓抑制发生内存基础。
病因主要分析如下:
(1)邪毒外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化疗后致骨髓抑制的“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肿瘤邪毒,肿瘤为阴邪,易耗伤人体正气,在体内积聚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致气血两虚;二是化疗药邪,化疗药物多“寒毒之邪”可耗伤阳气、损伤脏腑、侵害机体,直伤骨髓精气,导致髓亏精耗,本源受损,生血乏源。
(2)脾肾虚损:中医学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同时指出水谷精微要经过“变化”才能成为血,这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就需要肾阳的气化作用。《张隶青医案》指出:“脾胃之腐,尤赖肾中一点真阳蒸变。”《诸病源候论》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说明肾藏精,精髓化血,肾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正如《景岳全书》曰:“血即精之属也……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可见,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肾精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骨髓造血的功能。若肾脏受损,肾精不足,必导致骨髓空虚、生血障碍。
(3)瘀血阻滞:化疗药物作为治病之药毒伤及脾肾。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阴血不足,脉道空虚甚至枯竭、血流不及而发生瘀血内停;脾气亏虚则统摄无权,致血溢脉外而留瘀。肾虚则精髓不得满,血不能化;肾中阳气虚,机体失于温煦则寒从中生,气血推动无力而致瘀;肾阴耗伤则虚热内生,扰血妄行而致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脏腑组织失于濡养,致脏腑虚损,又因脏腑虚损加重血瘀,形成因虚致瘀、由瘀致虚的恶性循环。现代研究表明,癌细胞周围大量纤维蛋白堆积,与血小板凝集有相似之处,且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为瘀血及活血化瘀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4)气血阴阳俱虚:化疗药物作为邪毒可侵害机体,导致脏腑、气血损伤,尤以肾精受损、脾胃功能失调最为严重。药毒进入机体,与脉道运行之气血相搏,侵入骨髓,骨髓功能失司,血液生成减低,以致阴血亏虚;肾精亏损,精不养髓,髓不化血以致血液虚少、气血亏虚,进一步发展而致阴阳受损,使气血阴阳俱虚。
病机分析如下:
(1)发病:癌症本有正虚之象,并且化疗药毒性峻力猛,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机体细胞,对患者有多系统的、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对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毒性更为严重,遂在攻伐体内癌毒的同时,使正气愈加虚弱,耗气伤血,即出现了骨髓抑制。
(2)病位:多数医家认为该证病位在骨髓,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化疗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癌毒,但是损伤了人体的精血,故与脾肾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中医学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且水谷精微要经过“变化”才能成为血,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肾精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骨髓造血的功能。
(3)病性: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病性可出现寒热病性,早期病人正气尚足,药毒侵入骨髓,骨髓功能失司,血液生成减低,以致阴血亏虚,可有阴亏虚热之象;化疗日久,易伤及脾肾阳气,此时病性以寒为主。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寒热病性可总结为早期或轻者多气血亏虚,日久多虚多寒。
(4)病势:化疗药物作为邪毒可侵害机体,导致脏腑、气血损伤,尤以肾精受损、脾胃功能失调最为严重,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癌毒,但是损伤了人体的精血,血液生成减低,以致阴血亏虚;肾精亏损,精不养髓,髓不化血以致血液虚少、气血亏虚,进一步发展而致阴阳受损,使气血阴阳俱虚。
(5)病机转化:化疗后早期病人正气足,基本病机主要是药毒侵袭,损伤气血,甚者耗伤肾中精气,日久气虚无以推运血行、阴血虚少、阳虚生寒,招致血液瘀滞骨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形成因虚致瘀、由瘀致虚的恶性循环。
总之,齐老师强调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当以“气、血、精”为要素,气涵盖“气虚、阳虚”,血囊括“血虚、血瘀”,精则是精气不足。化疗药物作为邪毒侵害机体,致使脏腑气血损伤,尤以肾精受损、脾胃功能失调最为严重。化疗药物直伤骨髓精气,导致髓亏肾虚精耗,本源受损,血生乏源;也可致脾胃运化失司,而出现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泻等症,致使气血生化无源,耗伤正气,气血失调,脾胃不运,肝肾俱伤,影响骨髓,诸症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