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李燕宁教授 典型医案 详细

典型医案1-姜辛夏枣五味子汤治疗儿童哮喘

2020.12.21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典型医案】姜辛夏枣五味子汤治疗儿童哮喘
王某,男,8岁。2014年5月8日初诊。主诉:咳嗽1周余。患儿1个月前哮喘发作,经雾化等治疗后喘息逐渐缓解,但近1周仍咳嗽有痰,遂来就诊。现症见:阵发性咳嗽,咯痰色白,痰出咳止,无喘息、气促,无鼻塞、流涕,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咽不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舌脉:舌淡红,苔白滑,脉沉。中医诊断:哮喘(缓解期)。辨证:肺脾不足,痰饮留伏。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治法:温肺化饮,健脾祛痰。处方:姜辛夏枣五味子汤加减。干姜9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9g,茯苓15g,炒白术15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4年5月15日):基本不咳,无痰,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咽不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舌脉:舌淡红,苔白,脉沉。上方继服7剂。
三诊(2014年5月22日):无咳嗽,无痰,纳眠可,二便调。查体:咽不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嘱冲服参苓白术颗粒2个月,以健脾益肺,祛湿化饮,断喘之根。
按:《诸病源候论·呷嗽候》:“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鬲痰饮多者。嗽者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其与咳嗽大体相同,至于投药,则应加消痰破饮之物,以此为异耳。”小儿嗽而呀呷作声即哮喘,因于胸膈伏痰,与气相击,冲于咽喉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冲气低,反咳,胸满者,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以治咳满。”哮喘病机关键为痰饮留伏,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主要根据“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的法则。方中干姜作为君药,归脾、胃、肺经,善温中寒、通阳脉、燥痰湿。干姜温肺化上焦痰饮,补脾胃健运中焦,肺阳得复则内蕴寒饮自除,脾胃健运,水湿得化。细辛性辛温,善祛风寒、化饮通窍。本方细辛和干姜配伍,能温肺散寒,同时助干姜化痰饮。茯苓性甘、淡、平,善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茯苓有二用,一则消水饮,二则杜痰源,使微饮从小便以去之,是给邪以出路。五味子酸温,既敛肺止咳,又敛阴生津,同干姜、细辛相合使用,散收兼顾,饮邪去而不伤正气。甘草甘温,其一助茯苓益脾气,其二合干姜温中阳,其三佐使和药性。《幼幼集成》:“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该患儿有痰则咳,其治在脾,故加白术健脾祛湿,与茯苓相合,以杜生痰之源。待患儿咳止痰消,宗朱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治则,采取扶正固本的治法,以参苓白术散健脾气,渗痰湿,不仅能消除生痰之病理基础,也能清除痰这一病理产物,从而预防疾病反复。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