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脂膜炎-考希良
2014.08.31瓜藤缠、葡萄疫(结节性脂膜炎)案
(
该案临床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属中医学瓜藤缠、葡萄疫病。治疗先以清化湿热、消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处方为三妙丸加减;后期加强软坚化瘀散结之力,改用三土汤加味,并逐渐撤减、停用激素。临床治疗步步为营,终获临床痊愈疗效,体现了张教授对中、西医学的精通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荆雪燕,女,25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红斑结节10年,加重1年余。10年前两下肢出现水肿,且经常出现小点状斑丘疹,色红,有痒感,抓破后流脓水,以后反复起红斑结节,如樱桃或山楂大,可自行破溃,久不愈合,在当地诊为“结节性红斑”,使用强的松、羟基氯喹、甲氨蝶呤等治疗,效果不显。近1年症状明显加重,不仅两小腿红斑结节增多,且前臂及股部深处亦出现巨大肿块,如核桃或鸡蛋大小。无痛痒感,亦不破溃。现仍日服强的松15毫克。平素易感冒,有慢性咽炎、扁桃腺炎病史。月经正常,经量偏少。
初诊:2012-5-30,青年女性,颜面潮红,舌质红,苔白,两小腿可见散在红斑结节,部分皮损破溃结痂,部分愈合后形成瘢痕。两手掌充血,雷诺氏征(+),两臂及腹部深处可摸到数枚皮下圆形肿块如核桃大小,表面光滑,可移动,无触痛,皮色正常,脉象弦数。辅助检查:HGB
此乃湿聚痰凝,热灼皮表之瓜藤缠、葡萄疫,西医谓结节性脂膜炎,治以清化湿热,消痰散结,活血化瘀。
西药:强的松10mg/d。
方药:三妙丸加减。夏枯草20g金银花20g连翘20g丹皮20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0g土茯苓20g浙贝母12g莪术12g白芥子12g干姜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天,停药1天。嘱其:低脂肪饮食,忌甜食,忌酒。
二诊:2012年-8-2,部分结节红斑已见消散,但仍有新起红斑结节,结节较小如桃大,未破溃。舌质红,苔白厚,脉象滑。西药:改强的松7.5mg/d。中药:三土汤加味。夏枯草20g连翘20g丹皮20g土茯苓20g土贝母10g白芥子12g土大黄10g苦参20g白术20g山慈菇15g莪术12g鬼箭羽20g干姜6g。水煎服,服法同前。
三诊:2012-11-29,大部皮损明显消减,无新起红斑结节,破损皮肤结痂,部分已脱落愈合,遗留色素沉着,两臂及腹部皮下肿块明显缩小,舌尖红,苔白,脉弦。方药:按二诊处方去苦参,加桃红10 红花10 。每日1剂,连服3天,停药1天。
四诊:2013-2-25,皮损全部愈合良好,痂皮脱落,无新起红斑结节,两臂及腹部皮下肿块已完全消散。舌质正常,苔白厚,脉弦。西药:强的松完全停用。仍按三诊方继服,每2天服用1剂。
五诊:2013-4-28,病情稳定,无特殊不适,无新起红斑结节。舌脉同前。方药改服中药丸剂巩固疗效:夏枯草120g连翘120g丹皮120g鬼箭羽100g白术120g土茯苓120g桃红100g红花100g山慈菇100g莪术120g浙贝母100g白芥子120g。配制方法:上药前4味水煎两遍取汁浓缩,余药研细,加入药汁,制成水丸,如豆粒大,每服
按:结节性脂膜炎与结节性红斑很易混淆,必须加以鉴别。结节红斑一般多局限在两小腿,多发时亦可见于腹部或上肢,皮损一般不会破溃,更不会遗留疤痕。结节性红斑的结节一般都比较小而脂膜炎的结节则可大可小,有的大如鹅蛋;结节性红斑的结节贴近表皮,而脂膜炎的结节可以在皮下深层。结节性红斑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血管炎;脂膜炎的病理改变则是脂肪组织炎症和坏死。
胖人多痰多湿。肥胖的实质就是脂肪的堆积。因此对脂膜炎的辨证应该视为内湿蕴积,聚而生痰,痰核流注。湿与热合,湿热熏蒸,灼伤皮表出现红斑结节。陈士铎《辨证钅录 》有云:“人有遍身生块而痛者,此虽是痛风,然因湿气不入脏腑,而外走经络皮肤乃生此块,乃湿痰结成者也。”前人的辨证思路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我们对该病的治疗法则就界定为清化湿热、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方选三妙丸加味方,其中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燥湿化湿;金银花、连翘、丹皮清热解毒;浙贝、白芥子化痰散结;夏枯草、莪术软坚活血;干姜反佐,甘草和中。后改用三土汤加味方,意在加强化瘀散结之力,其中土大黄、土贝母、山慈菇、莪术、夏枯草均有软坚散结之功效。其中白芥子为涤痰要药。朱丹溪云:“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