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周翠英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心系岐黄情牵杏林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心系岐黄情牵杏林
———走近名老中医周翠英教授和她的传承工作室
     她从医四十余年,精勤不倦,医术精湛,口碑载道。她为人谦和,虚怀若谷,不慕虚名,深受同行和患者爱戴。
她致力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师古而不泥古,开拓创新,提出“毒”是关键性病理因素,确立了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深入研究,硕果累累。
对于学生,她毫无保留,悉心指导。学业上力求严格,生活中宽厚仁爱。多年来,她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在中医药的传承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她,就是山东省中医院的周翠英教授。
  精诚为医 事业人生
周翠英教授是山东即墨人,197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山东中医学院),之后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因为在中医治疗风湿病领域的突出贡献,她被评为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周翠英教授从医40余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研究几乎涵盖全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德高才广,医术精湛,在中医风湿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形成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她以中西医理论及临床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摸索出“毒”是关键性病理因素,确立了清热解毒为主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方法,并由此深入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清热解毒法治疗风湿病向纵深研究的发展,目前清热解毒法已经成为本学科治疗风湿病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周翠英教授主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参加全国多项科研协作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奖励3项。出版著作10部,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学术继承人3人,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15名。
  勤于读书 重视临床
周老师常教育弟子和学生,要认真学习四大经典,同时要熟悉本专业疾病的研究进展概况和学术前沿。需理解清代俞东扶在《古今医案按》中一段话:“读书与治病,时和时离;古法与今方,有因有革。善读书斯善治病,非读死书之谓也。用古法须用今方,非执板方之谓也。专读仲景书,不读后贤书,譬之井田封建,周礼周官,不可以治汉唐之天下也。仅读后贤书,不读仲景书,譬之五言七律,昆体宫词,不可以代三百之雅颂也。”四大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是有效的沟通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对指导临床实践意义重大。应认真研习以四大经典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熟读与痹病相关经典,牢固掌握痹论精华,与临床实践相互参验,以提升中医临床水平。
周老师认为临床实践是传授学术经验的主要途径,因此她始终遵循自定的“三学、三分、四结合”进行临床实践。三学是学习并掌握疾病诊疗前沿性知识;学习并吸收同行诊疗经验;学习并熟读中医四大经典精华。三分是分清疾病诊断(中、西医);分清病期(活动期、稳定期)治疗;分清证候辨治。四结合是疑难疾病中西医密切结合;临床与科研密切结合;四大经典精华与临床密切结合;师承培养与专业队伍发展结合。在实践中牢记“六启示”即注重不同群体辨证用药;注重不同病期的用药特点;注重不同疾病锻炼及养生法;勿忘扶正祛邪原则;勿忘活血化瘀往往贯穿风湿免疫疾病始终;勿忘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疗思路。
虚怀若谷 厚德敬业
周老师从医40余年,时常会对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她虚怀若谷,时时会反思自己临床上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治,把一些珍贵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告诉弟子和学生,指导一些疑难疾病的诊疗要点,以不断提高风湿病疑难病症诊疗水平。
周老师认为,作为医生,高明的医术固然重要,但居第一位的是医德,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医德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从思想意识和作风态度等各方面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因此,医生要以“高尚的医德”为病人服务。同时,师徒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要融洽,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
  疑难重症 从毒辨治
周老师临床上始终注重毒瘀在风湿病发生、发展中的致病作用,主张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其中更以清热解毒法为主线,辨证基础上辨病,辨病范围内辨证,疗效肯定。对于“毒”,从古到今,有不少记载和论述。周老师认为,目前毒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以往狭义的“热毒”的含义,而是指凡是显著超出正常范围,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的邪气,都是毒邪。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塞病等,多数缠绵难愈,有的致残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毒”邪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
近年来周老师又致力于清热解毒法取效的疗效机理的研究,并用现代科学实验探明其作用机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验证了毒是风湿病致病的关键性因素,探讨了毒的概念范畴、形成因素、致病机理、发病特点等,提出了毒在现代医学中相应的病理实质,探索了毒的客观化指标,并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清热解毒法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以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为例,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致炎性细胞因子增多,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经清热解毒药物干预后,致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增多,二者趋于平衡。由此研究结果周老认为,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如同中医学阴和阳的概念,健康状态下,二者动态平衡,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致炎性细胞因子增多,而抗炎性细胞因子减少,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这种状况下,致炎性细胞因子就是“毒”邪的实质之一,经过中药或其他药物的干预,恢复失衡的阴阳,就会使疾病得到控制。基于这些相关的研究,周翠英教授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热毒致痹”学说,并逐渐形成了“毒邪致痹”的创新理论。周老主持研究与此相关的课题“清热解毒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西为中用 病证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周翠英老师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工作中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同西医的辨病求因和局部分析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取长补短。周老师指出:这种结合不是依据西医的诊断而随从,更不是受其支配而“西化”,而是为求做到辨证有理,辨病有据,这样便于准确立法、组方、择药,有利于疗效的提高。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更加清晰明确,所以在治疗上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不仅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消除,有些疾病患者的客观指标也可恢复正常。
周老师在临证时强调“三分”,即分清疾病诊断(中、西医);分清病期(活动期、稳定期)治疗;分清证候辨治。在明确中西医疾病诊断的前提下,分清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同时辨明寒热、虚实。
  风湿病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都曾有风湿病的记载,但一直到最近三十年,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重大发现,现代免风湿病学才有了飞跃性发展。而最近十年,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现代风湿病的治疗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中医治疗风湿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周老师表示,一定要紧跟风湿病的研究前沿,充分学习现代风湿病学的知识,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手段。要深入学习各种检查项目的含义,尽量对病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正规治疗,不能延误病情。同时,根据血沉、C反应蛋白等各种化验指标作为参考,分清疾病的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再结合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明辨寒热和虚实来进行治疗。西为中用,周老主编的《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获1999年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一等奖。
  杏林春暖  薪火相传
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周翠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孙素平主任医师表示,工作室以整理、发掘、传承和创新周翠英教授的学术经验、学术思想为宗旨,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发展。工作室注重对周翠英教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通过回顾性研究,查阅、整理既往反映周翠英教授临床诊疗特色和辨证思维特点的原始病案。通过临床随诊,收集程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特色病例,总结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目前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工作室现配有多种诊疗器具和器械,电脑和刻录设备,录音录像和照相设备以及打印等办公设备,研究室人员主要对采集的名医经验信息进行汇集、整理与临床研究,并不断进行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与更新,同时研究室还作为师承授课、学术沙龙、疑难病例会诊讨论的重要场所。工作室目的为全面发掘、整理、传承周翠英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学术发展并着力打造现代中医名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此外,工作室还申请了相关课题,准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对周翠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期惠及广大患者。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