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常健教授肝病临床用药验案选介
2015.06.12尹常健教授肝病临床用药验案选介(46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
王×,男,29岁,济南市电信局职工。
初诊:1987年4月14日。
患者自述1986年3月因恶心、厌油、乏力,在某医院诊治,GPT升高,HBsAg(+),诊为乙型肝炎。经住院治疗3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减轻。此后GPT时有反复异常。今年2月起又感乏力、厌油、腹胀,查肝功GPT 150 U/L ,ZnTT 12.4单位,HBsAg(+),HBeAg(+),诊为“慢活肝”,经用保肝西药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日仍感腹胀、乏力、厌油、尿黄、身黄、牙龈及鼻出血而就诊。
查体:青年男性,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面部可见一枚蜘蛛痣,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脏于右肋下1.5cm、剑突下2.5cm处可触及,质韧,压痛明显,脾脏未触及,莫菲氏征(-),双肝掌(+),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黄、脉沉弦细。
化验室:ZnTT 12.4 单位,GPT150 U/L,A/G:3.4/3,γ球蛋白25%,TTT 15单位,GGT 250 U/L,HBsAg(+),HBeAg(+)、抗-HBc(+),其他病毒学指标均(-),补体C3 63%,CiC 0.20,IgM 238 mg%,IgA 157 mg%,IgG 2116 mg%,WBC 3.4×109/L,PLT 62×109/L,B超:慢性肝病、胆囊炎、脾大。肝血流图大致正常。
诊断:慢活肝(乙型)。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
方药:柴胡9g,甘草3g,黄芩9g,黄连9g,大黄3g,丹参15g,郁金15g,鸡内金15g,薏苡仁30g,三七粉3g(冲),黄芪15g,炒山药15g,紫草9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6剂,自感主要症状减轻,嘱原方继服。1月后肝功已正常,其他检查亦有明显好转,自感精神饮食,体力转佳,尿黄减轻。
后坚持服用3个月后,自觉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巩膜及皮肤黄染已退,蜘蛛痣变浅,双肝掌消退。化验室检查,肝功正常,TTT正常,A/G:4.8/2.7,r球蛋白15.3%,HBsAg(-),HBeAb(+),抗HBc(+),抗-HBcIgM(-)、GGT正常,补体C3 108%,CiC 0.15,PLT 16.2万,WBC 4.6×109/L。B超:慢性肝病,肝血流图正常。查体:肝脏于剑突下1cm处可触及,无压痛,余(-)。
慢活肝初愈,应继续休息,上方去茵陈、赤小豆,继服,隔一日服一剂,以图巩固。后病情一直稳定。结束疗程后3个月曾出现遗精,经用原方加女贞子15g,桑螵蛸12g,治疗半月,未再出现。
患者前后共服用上方加减约120余剂,病情稳定,已经坚持日常工作。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方某,男,25岁,某大学学生,1994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发现ALT升高20天。
病史:患者于20天前术前查体时发现ALT升高,AST升高,HBsAg(+),诊为急性乙型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无明显不适,曾予护肝治疗。
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ALT 129 U/L,AST 97 U/L U,TBiL正常, HBsAg(+)。
诊断: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乙肝)。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茵陈15g,田基黄30g,栀子9g,熟大黄3g,生甘草6g,柴胡12g,猪苓30g,丹参30g,板蓝根15g,山楂15g,赤小豆30g,竹叶9g,大枣5枚为引,水煎服。
复诊:1994年11月6日,查ALT正常,AST正常, HBsAg(+),抗-HBc(+),苔薄白腻,脉沉细,患者自感精神体力均好,饮食及二便正常,仍予上方,间日1剂,以巩固疗效。
肝硬化腹水、脾大
庞某,男,60岁,山东省林业厅干部。1997年1月6日初诊。
主诉:腹胀腹大5个月。
病史:患者于1996年8月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继而尿量减少,在历下区医院作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经用利尿剂、保肝药及补充白蛋白等治疗,上症略有缓解。近日仍感腹胀急,尿少,双下肢浮肿,齿衄,眠差。
实验室:ALT 43 U/L,AST 63 U/L,GGT 110 U/L,A/G: 37.9/20.64,TBiL16.17umol/L;B超:肝右叶明显缩小,呈锯齿状,内部光点增多、增粗,血管走行不清,门静脉内径1.7cm,胆囊7.2×3.2cm,壁厚,呈双边,胰头2.0cm,体1.0cm,脾厚5.5cm,右肋下2cm,腹腔见大量液性暗区。结论:肝硬化腹水,脾大。CT:肝硬化,脾大,腹水。HBsAg(+),抗-HBe(+),抗-HBC(+)。
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门静脉高压、脾大。
治法:活血利水。
方药:水红花子15g,泽兰15g,生黄芪15g,鸡内金15g,炒山药15g,楮实子15g,净蝉衣9g,炒莱菔子15g,茯苓15g,猪苓15g,大腹皮15g,半边莲15g,王不留行12g,川牛膝12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诸症减轻,小便量增加,腹胀减轻,苔薄白,脉沉细弦,仍宗原方继服。
三诊:患者服药30剂后,腹胀已消失,尿量每24小时2500ml,腿肿已消失,仍感全身痒,尿黄,耳鸣,大便俙,时齿衄。查体肝掌(+),腹软,肝未解及,脾于左肋下2cm,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苔薄黄,脉沉细。
方药:另调健脾益气法:黄芪15g,白术30g,茯苓30g,生甘草3g,薏苡仁30g,砂仁9g,仙人头30g,白鲜皮15g,猪苓15g,山栀子9g,大腹皮15g,冬瓜皮15g,白蒺藜12g,水煎服,日1剂。
再诊:患者服药平妥,诸证减轻,感冒脘隐痛、泛酸,加檀香9g,煅瓦楞子30g继服。
患者以上方加减化裁,前后共服药100余剂,至1997年3月21日复诊,自感体力如常,腹胀已消失,饮食可,二便正常,牙衄已止,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ALT 40 U/L (0~60),AST 40 U/L (0~42),AKP 59 U/L (42~121),γ-GT 76 U/L (7~64),TBiL 18.4umol/L(<22.0),A/G:44.0/23.0,HBsAg(-)。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回声均质,血管走行清晰,光点粗大,门静脉内径1.3cm; 胆囊5.5×4.2cm,胰头厚1.7cm,胰体1.1cm,脾厚3.1cm,双肾(-),提示慢性肝病观察,胆囊炎。至此,腹水已全消,脾脏回缩,门脉高压缓解。宗滋肾养肝法治之以善其后:沙参15g,枸杞15g,当归12g,楮实子15g,黑芝麻30g,熟地15g,黄芪15g,女贞子30g,茯苓15g,薏苡仁30g,丹皮9g,桑椹子30g,茯苓15g,鸡内金15g,蛤粉15g。水煎服,间日1剂,以图巩固。
肝炎肝硬化、脾亢
徐某,男18岁,山东省桓台县农民,1995年12月17日初诊。
主诉:腹胀,两胁不适、尿黄半月。
病史:患者于1996年春天因纳差、厌油、尿黄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效欠佳(具体药物不详),后去山东省人民医院诊治,彩超提示肝硬化,ALT、AST地均高于正常值,HBsAg(+),经住院治疗2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后时感右胁不适,腹胀。1996年12月3日在山东省立医院查肝功ALT(-),GGT98 U/L,A/G:46.0/33.0,TBiL 40.7umol/L,彩超: 肝硬化, WBC 4.4×109/L,RBC 4.65×1012/L,PLT 63×109/L,B超:肝脏大小形态尚可,被膜尚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粗大,可见多个小结节,门静脉内径 1.1cm,胆囊形态大小尚可,壁光滑,内透声好,脾脏体积增大,厚约5.1cm,脾静脉内经0.9cm。B超:肝脏大小形态可,肝内光点粗,回声强,肝表面不光滑,胆囊6.4×2.6cm,未见异常,门静脉内经1.5cm,脾厚5.7cm。建议中药治疗。
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尚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双肝掌(+),两手掌可见蜘蛛痣,腹软平坦,肝于右肋下未触及,脾于左肋下2.5cm,质软,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脾亢。
治法:活血软坚法。
方药:水红花子15g,泽兰15g,鸡内金15g,蛤粉15g,生牡蛎15g,山甲珠15g(先煎),鳖甲12g(先煎),瓦楞子15g,白术15g,丹参15g,猪苓15g,砂仁9g,扁豆30g,炒山药15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药30剂后,感诸证稍减,现仍感腹胀,两肋不适,纳可,睡眠亦佳,尿黄,口干,身时有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滑。B超: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内光点稍粗大,欠均匀,胆囊5.5cm×2.8cm,壁稍毛糙,门静脉内径1.4cm,脾厚4.0cm,提示弥漫性肝病,肝功(-),脾已回缩至正常大小。以上方10倍量加党参150g,楮实子150g,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10g,每日3次,以善其后。
结节性肝硬化
许某,女,27岁,济南市长清县某粮所管理员,1996年8月8日初诊。
主诉:肝区隐痛、腹胀、乏力3个月,伴齿衄1周。
病史:患者于7个月前因纳呆、腹胀、低热等症在某传染病院查肝功发现ALT升高,A/G倒置,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HBsAg(+),经治疗月余后症状减轻,肝功恢复后,间断服用护肝中成药治疗。近3个月来仍感肝区时常隐痛,牵及肩背,时有腹胀,纳可,近1周有时齿衄,盗汗,二便可。
查体:青年女性,一般情况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于右肋下未触及,剑突下1cm,质韧,脾未触及,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肝功(-),HBsAg(+)。
B超:肝脏体积不大,形态规整,实质回声光点增粗不均,以右叶为著,有明显结节感,并可见一大小约2.6cm×3.6cm实性结节,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壁毛糙,囊内透声差,脾厚4.1cm,SV0.7cm。提示:结节性肝硬化。
治法:活血软坚。
方药:鸡内金15g,郁金15g,山甲珠15g(先煎),土元6g,生牡蛎15g,马鞭草15g,水红花子15g,丹参15g,猪苓15g,蛤粉15g,浙贝9g,青皮6g,三棱9g,威灵仙12g。水煎服,日1剂。
复诊:1996年8月22日,患者自述服上药后仍感隐痛,口苦,胃脘满闷,乏力,尿黄,苔薄黄,脉沉细。上方去猪苓,加泽兰15g,继服。
三诊:1997年9月5日,患者服12剂后,胁痛减轻,仍口苦腹胀,舌脉同前,仍予上方每服2剂停一天。
再诊:1997年12月9日,患者间断服药3个月余,诸症减轻,仍口苦腹胀,近日刷牙时齿衄,月经近一月淋漓不断,每次持续近20余日,色黑量少,舌淡红苔黄,脉沉细弦。查肝功(-)、HBsAg(+)、抗-HBe(+)、抗-HBc(+),B超:肝脏大小形态可,肝边缘不光滑,肝内光点粗,欠均匀,回声强,血管走行不清,胆囊4.3cm×2.3cm,门脉内径1.2cm,脾厚3.2cm,胰腺未见异常。结论:慢性肝病,肝内结节已消失。另拟养血止血为法: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5g,熟地15g,鸡血藤15g,丹参15g,三七粉3g(冲),丹皮9g,鸡内金15g,炒三仙各12g,山甲珠12g(先煎),生牡蛎15g,马鞭草15g,浙贝母9g,砂仁9g。水煎服,日1剂。
再诊:1997年1月13日,服药症减,齿衄已止,仍乏力,稍感腹胀,饮食欠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再拟疏肝健脾法,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2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竹茹12g,砂仁9g,鸡内金15g,炒三仙各12g,马鞭草15g,鸡血藤15g,丹参15g,青陈皮各9g,水煎服,日1剂。
再诊:1997年3月3日,上药加减服用近2个月,诸证减轻,食欲转佳,乏力已消失,仍感腰膝酸、失眠、苔薄黄,脉沉细。查肝功(-),B超: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内光点稍粗。胆囊5.2cm×2.8cm,壁厚,门静脉1.2cm,脾厚3.1cm,提示慢性肝病,结节性肝硬化已消失。上方加枸杞15g,炒枣仁15g,水煎服。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邢某,男,24岁,某电脑公司职员,1997年7月17日初诊。
主诉:乙肝病毒携带10年,ALT反复升高9个月。
病史:患者于10年前发现HBsAg(+),HBeAg(+),抗-HBc(+),当时无明显不适,未予治疗。1996年10月例行查体时发现ALT升高,曾住院治疗两个月效果欠佳,ALT反复升高,本人无任何不适感。3个月前开始肌注肝炎灵注射液,每次4ml,每日一次至今,昨日查肝功ALT 1177 U/L,AST 1018 U/L,TTT 13.6 U/L,A/G:40/31,AKP 139 U/L,HBsAg(+)。近1周偶有厌食,腹痛腹胀,余无明显不适。
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可,腹软,肝脾未扪及,双下肢不肿,舌红苔薄黄,脉沉弦。
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虎杖15g,田基黄30g,茵陈15g,苍白术各15g,赤小豆30g,猪苓15g,赤芍15g,丹参15g,板蓝根15g,白茅根15g,山豆根15g,八月札15g,砂仁9g,羚羊角粉1g(冲),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复诊:1997年8月7日,患者服上方20剂,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复查肝功ALT正常,AST正常,TTT正常,AKP正常,GGT 57 U/L,HBsAg(+),肝功已正常。上方12剂,间日1剂内服。
三诊:1997年8月30日,服上方12剂后复查肝功(-),HBsAg(+),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弦,仍予上方间日一剂,以巩固疗效。
肝硬化腹水
付某,男,68岁,济南市历城区食品公司,1995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腹胀,尿少半个月。
病史:80年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后好转但时有反复。半月前,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低烧,去千佛山医院诊为肝硬化腹水,用利水药治疗后减轻。近仍感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
查体:老年男性,一般情况尚可,肝病面容,腹部稍膨隆,肝于右肋下未触及,剑突下3cm,质硬,压痛(+),腹水征(±),双下肢不肿。
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
诊法:活血利水法。
方药:水红花子15g,泽兰15g,黄芪15g,土元9g,鸡内金15g,白术15g,猪苓15g,大腹皮15g,仙人头30g,楮实子15g,三七粉3g(冲),茵陈15g,砂仁9g,郁李仁15g。水煎服。
二诊:5月6日,服药有效,诸症减轻,苔白腻,脉沉细,上方服。
三诊:服药平安,仍稍感腹胀,鼻衄,两胁下不适,苔薄黄腻,脉沉弦。上方加蝉衣9g,炒莱菔子9g。6剂,水煎服。
脂肪肝
韩某,男,41岁,山东外运济南分公司,1995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脂肪肝、胆囊炎病史4年。
病史:4年前,查体发现脂肪肝、胆囊炎,未予系统疗。近日感右肋不适,背部胀痛,阴雨天加重,眠差,双下肢发胀,口干。
B超:肝脏表面尚规整,均质,光点粗多,小斑片,肝脏增强,后方回声明显衰减,肝静脉稍细,门静脉1.2cm,胆总管0.4cm。胆囊7.0cm×4.0cm,壁厚0.6cm,毛糙,透声好,胰腺正常,脾厚3.0cm。提示脂肪肝,胆囊炎。苔薄黄腻,脉沉弱。
诊断:脂肪肝、胆囊炎。
治法:芳化法。
方药:藿梗9g,苍术12g,白蔻9g,生甘草3g,山楂15g,决明子15g,生牡蛎15g,茵陈15g,青蒿9g,浙贝母9g,炒麦芽15g,鸡内金15g,猪苓15g。水煎服。
二诊:1995年5月18日,服药症稍减,仍有双下发胀,背胀。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弦。查HBV-DVA(+)。上方去青蒿,加银花12g,连翘9g,6剂,水煎服。
三诊:1996年6月5日,服药有效,已无明显不适。B超:肝表面规则,均质,光点粗多,斑片,肝静脉正常,门静脉1.2cm,胆总管0.5cm,分支清楚,胆囊8.0cm×3.7cm,壁厚0.4cm,毛糙,透声好,胰腺正常,脾厚3.1cm,右肋下未触及。脂肪肝已消失,提示胆囊炎。
肝 癌
李某,男,67岁,章丘县辛寨,1995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右肋疼痛半个月。
病史:半年前感右肋痛,在当地医院查B超:肝内占位性病变,肝功正常,AFP(+)。
查体:老年男性,消廋、腹胀,肝脏于右肋下2.5cm,剑突下4.5cm,质软,压痛(+),脾未触及,莫菲氏征(-),腹水征(-),苔薄白腻,脉沉弦。
诊断:肝癌。
治法:软坚散结法。
方药:水红花子15g,泽兰15g,生黄芪15g,鸡血藤15g,土元9g,三棱9g,文术9g,山甲珠9g,砂仁9g,丹参15g,茵陈15g,丝瓜络12g,浙贝母9g,6剂,水煎服。
二诊:5月11日,服药症减,仍感右胁疼,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去茵陈、丝瓜络、浙贝母,加半枝莲15g,蛇舌草15g,炙罂粟壳9g。6剂,水煎服。
三诊:5月28日,服药症减,纳食可,苔薄黄腻,脉沉弦。处方:上方去罂粟壳,加马鞭草15g,元胡12g,6剂,水煎服。
四诊:6月22日,服药平妥,近日仍感上腹撑胀,二便调,苔薄白滑,脉沉弦。
查体:老年男性,消瘦,腹软,肝于右肋下4cm处可触及,剑突下7.5cm,质硬,压痛(+)。
处理:上方加槟榔6g。6剂,水煎服。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贾某,男,66岁,章丘县明水人,1994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肝硬化病史8个月。
病史:1994年1月发现肝硬化,肾囊肿,以往有肝炎史,未予系统治疗,近日无明显不适。B超:肝硬化,钡餐透视:食道静脉曲张,胃窦炎。肝功正常,HBsAg(+),抗-HBe(+),抗-HBc(+)。
查体:老年男性,一般情况可,腹软,肝脾未触及,莫菲氏征(-),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肝炎后肝硬化、胃窦炎、肾囊肿。
治法:益气活血法。
方药:生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莲子15g,川连9g,鸡内金15g,蛤粉15g,丹参15g,郁金15g,煅瓦楞子15g,马鞭草15g,茜草根12g,炒麦芽15g,三七粉3g(冲),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9月26日,服药平妥,偶泛酸。苔薄白,脉沉缓。上方加乌贼骨5g,鳖甲10g(先煎),水煎服。
三诊:10月10日,泛酸止。近无明显不适,查肝功(-),HBsAg(+),B超:肝硬化,肾囊肿。钡餐透视:食道静脉,,轻度曲张。无明显不适,苔薄白,脉沉弦,上方继服。
四诊:无明显不适。B超:提示肝硬化,右肾囊结石,左肾囊肿。苔薄白脉沉细。处理:调温阳利水法:桂枝9g,茯苓15g,泽泻15g,猪苓15g,白术30g,生牡蛎15g,蛤粉15g,马鞭草15g,射干9g,山甲珠10g先煎。6剂,水煎服。
上方先后加减调理,服用至1995年6月18日,无任何不适,体力可。
查体:老年男性,一般情况良好,腹软,肝脾(-),食道钡透示外形正常,无静脉曲张,B超:肝硬化。至此,食道静脉曲张已消失。
调脾磨积法:
方1:党参15g,白术15g,黄芪15g,生甘草3g,浙贝母9g,生牡蛎15g,茯苓15g,山甲珠10g(先煎),鳖甲15g(先煎),王不留行12g,鸡内金12g,青皮6g,威灵仙12g,楮实子15g,砂仁9g。6剂,水煎服。
方2:黄芪150g,党参150g,白术150g,丹参150g,赤芍150g,炒山药150g,鸡内金120g,楮实子150g,水红花子150g,鳖甲150g,冬葵子120g,神曲90g,砂仁90g。上药共为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15g,每日3次,以善其后。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娄某,男,37岁,济南汽车总厂,1995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乏力,肝区不适1周。
病史:患者于1年前发现ALT升高,HBsAg(+),诊为乙型肝炎,经治疗肝功恢复正常,HBsAg(+),近1周来感周身乏力,肝区胀闷不适,饮食欠佳,恶心,便调。ALT 89 U/L,A/G:45/19,TTT 16.3 U/L,B超:胆囊炎。
查体:青年男性,一般情况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未发现肝掌、蜘蛛痣,腹软,肝脾(-)、莫菲氏征(+)、双下肢不肿、苔薄黄,脉弦沉。
诊断: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处方:生甘草6g,山楂15g,决明子15g,川连9g,苏叶9g,白蔻6g,竹茹12g,丹参30g,猪苓30g,板蓝根15g,田基黄30g,车前草15g,赤小豆30g,淡竹叶9g,大枣5枚为引。6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症减,仍感双下肢乏力,大便粘腻不爽,ALT 51 U/L,TTT 16 U/L,A/G:45/25,苔薄黄,脉沉弦。处理:去苏叶,加枸杞24g,水煎服,6剂。
三诊:6月22日,乏力减轻,仍肝区不适,饮食及二便可查ALT正常,TTT 13.3 单位,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加炒山药15g,6剂,水煎服。
门静脉高压、脾大
于某,女,37岁,山东省农业厅,1995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乙肝病史11年。
病史:1984年发现乙型肝炎,经治疗好转,后时反复,近日仍感胸闷,双右肋下灼热感,肝区痛,查ALT正常,TTT 8 单位,B超:肝左叶厚6.0cm,肝右叶厚9.9cm,实质回声略增强,其内光点粗大,肝边缘尚清晰,门脉内径1.6cm,胆囊5.6cm×3.1cm,壁厚毛糙,胆汁透声欠佳。脾厚6.7cm。示慢性肝病,脾大,早期肝硬化。血常规示:WBC 3.4×109/L,PLT 98×109/L。
查体:中年女性,贫血貌,腹软,肝未扪及,脾于肋下1.5cm,质韧,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苔薄黄腻,脉沉弦细。
诊断:早期肝硬化,脾大。
处方:生甘草6g,柴胡12g,水红花子15g,泽兰15g,土元9g,炒水蛭9g,砂仁9g,生黄芪15g,炒山药15g,杭芍15g,丹皮9g,玉蝴蝶12g,大枣5枚。水煎服。
二诊:1月23日,服药症减,无明显不适,苔薄黄,脉沉弦细。
三诊:2月6日,服药症减,苔薄黄腻,脉沉弦。上方加鸡内金15g,百合12g,生牡蛎15g。6剂,水煎服。
四诊:6月29日,先后服药100余剂,诸症明显减轻。
查体: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可,腹软,肝脾(-),苔薄黄腻,脉沉弦细。血RT:WBC 3.3×109/L,PLT 126×109/L,TTT(-),HBsAg(+),抗-HBc(+),抗-HBe(+),B超:肝右叶厚9.4cm,肝左叶7.2cm,肝边缘不光滑,肝内光点粗,反光强血管走行不清,胆囊5.2cm×2.8cm,壁厚,门静脉内径1.3cm,脾厚3.6cm,脾门静脉内径内径0.5cm。
印象:慢性肝病。
至此,脾已回缩至正常。
肝硬化、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出血
王某,男,46岁,黄河河务局工人,1995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乙肝病史15年。
病史:80年出现肝炎,经治疗好转,去年发现肝硬化,曾呕、便血,经住院治疗血止。近10余日大便发黑,恶心,腹胀,乏力,食道钡透示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大便OB(+)。
查体:贫血貎,腹软,肝于右肋下3cm,质软,边缘锐利,脾于左肋下4.0cm,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苔薄黄腻,脉沉。
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炒当归12g,生黄芪15g,陈皮9g,砂仁9g,三七粉3g(冲),炒白芍15g,木香9g,仙鹤草12g,白芨9g,藕节9g,茜草根12g,地榆炭12g,川贝母12g。6剂,水煎服。
二诊:1995年5月26日,服药有效。便血已止,大便OB(-),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另拟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猪苓 30g,茯苓30g,车前子15g(包),白茅根30g,大腹皮15g,砂仁9g,仙人头30g,郁李仁15g,藕节12g,三七粉3g(冲),生黄芪15g,白及12g,茜草12g,大枣5枚。6剂,水煎服。
肝硬化腹水
高某,女,65岁,济南市人,1995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肝硬化腹水病史半年。
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肝炎,经治疗,病情时有反复。半年前感腹胀,诊为肝硬化腹水,经往院治疗后好转。近日仍感腹胀,饮食欠佳,鼻衄。
查体:老年女性,一般情况可,腹软稍膨隆,肝脾未触及,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肝硬化腹水、胆囊炎。
处方:炒莱菔子15g,蝉衣9g,灯心草6g,砂仁9g,大腹皮15g,白术30g,薏苡仁30g,炒山药15g,炒三仙各12g,生芪15g,泽兰15g,茯苓30g,生地15g,鸡内金15g,水红花子15g,丹参15g,竹叶9g。6剂,水煎服。
二诊:4月17日,服药有效,鼻衄止,仍上腹饱胀,前额胀痛,耳鸣,双下肢浮肿,苔薄黄腻,脉沉细。上方继服。
三诊:4月27日,上腹饱胀,双下肢浮肿,偶有鼻衄,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弦。处理:4月10日方去丹参加川连9g,水煎服。
四诊:5月23日,症减,苔薄黄,脉沉弦,上方去竹叶,蝉衣加茜草12g,黄精15g继服。
五诊:5月31日,服药症减,仍稍感头晕,苔薄白,脉沉弦。处方如下:炒莱菔子15g,蝉衣9g,白术30g,茯苓30g,猪苓15g,大腹皮15g,仙人头30g,砂仁9g,郁李仁15g,白茅根15g,薏苡仁30g,生黄芪15g,鸡内金15g,生地15g,胡芦巴9g,八月札12g。6剂,水煎服。
六诊:6月21日,近日感腰疼,苔薄白,脉沉弦,加车前子30g(包)。
七诊:服药已无明显不适。
查体:腹软,腹水已消失,肝脾未角及,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去白茅根加枸杞15g,6剂,水煎服。至此,肝硬化腹水已消。
乙肝病毒携带
相某,女,21岁,1995年1月19日初诊。
主诉:发现HBsAg(+)、HBeAg(+)、抗-HBc(+),本人无任何不适。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苔薄黄腻,脉沉弦。
处方:山楂15g,蝉衣9g,半枝连15g,丹参15g,猪苓15g,板蓝根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夏枯草15g,生黄芪15g,山豆根15g。6剂,水煎服。
二诊:2月16日,服药无明显不适,舌脉同前,上方去山豆根,加砂仁9g,橘皮9g。6剂,水煎服。
三诊:3月16日,复查乙肝五项同前,肝功(-),舌脉同前,调方如下:山楂15g,明矾0.1g,半枝莲15g,生甘草3g,丹参15g,板蓝根15g,猪苓15g,蝉衣9g,蜂房9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6剂,水煎服。
先后以上方加减服用4个月,于95年7月5日感胃脘不适,食欲欠佳,苔薄白腻,脉沉细,调方如下:苏叶9g,白蔻9g,炒三仙各12g,槟榔6g,橘红9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9g,生甘草3g。6剂,水煎服。
四诊:7月21日,服药有效,已无明显不适,苔薄黄腻,脉沉弦。处理,调上方如下:炒三仙各12g,鸡内金12g,槟榔6g,蝉衣9g,党参15g,猪苓15g,板蓝根15g,黄苓9g,半枝莲15g,蛇舌草15g,蝉衣6g,砂仁9g。水煎服。
五诊:7月21日,服药近5个月,查乙肝五项,HBsAg(+),抗-HBe(+),余皆阴性,予丸药缓图之。
淤胆型肝炎
孟某,男,45岁,1995年7月21日初诊。
主诉:尿黄、目黄4个月。
病史: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尿黄、目黄,在当地医院诊为黄疸型肝炎,经治疗好转,近日仍尿黄,身痒,查ALT 65 U/L,GGT 400 U/L,A/G:45/22,TBiL 22.8umol/L。
诊断:淤胆型肝炎。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茵陈15g,田基黄30g,赤小豆30g,赤芍15g,丹参30g,熟大黄4.5g,猪苓30g,板蓝根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0g,白术15g,栀子9g,淡竹叶9g。水煎服。
二服:8月19日,服药有效,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B超正常,处理:上方加白蔻9g,木香6g。12剂,水煎服。
脂肪肝
陈某,女,39岁,95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肋下不适4个月。
病史:既往有乙肝病史,经治好转,2月前因上腹胀满,检查B超提示“重度脂肪肝”,近日仍感右肋下不适,饮食及二便可,苔薄白腻,剥脱,脉细数。
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者、脂肪肝。
治则:芳化法:藿梗9g,川朴9g,大豆黄卷15g,浙贝母9g,芦根15g,冬瓜仁15g,白蔻9g,薏苡仁15g,滑石12g,山楂15g,决明子15g,香橼皮6g。6剂,水煎服。
二诊:4月27日,仍感口干,苔薄腻,剥脱,脉沉细。处理:上方加沙参15g,熟军3g,薏苡仁30g。12剂,水煎服。
三诊:5月23日,服药症减,复查B超提示“脂肪肝减轻”,舌淡红苔少,脉沉弦,处理:上方去滑石,加丹参15g,板蓝根15g。6剂,水煎服。
四诊:5月31日,已无明显不适,舌淡红剥脱,脉沉弦。调上方如下:川朴花9g,大黄豆卷12g,白蔻6g,生薏苡仁15g,冬瓜仁15g,决明子15g,熟军3g,丹参15g,猪苓15g,生甘草3g,太子参15g,石斛12g。12剂,水煎服。
五诊:8月2日,服药平妥,复查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光点偏强,略致密,肝内外胆管及门静脉内径无扩张,胆囊充盈好,壁光滑,胰脾正常,至此,脂肪肝已消失。舌淡红,苔剥脱,脉沉弦,加沙参15g,水煎服。
脂肪肝、慢迁肝、碑大
甄某,男,34岁,山东省卫生干部学校,1994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HBsAg(+)8年。
病史:患者8年前查体发现HBsAg(+),ALT升高,经治疗好转,近日感耳鸣,饮食及体力可,查肝功(-),B超:脂肪肝,慢迁肝,轻度脾大(4.5cm)。
治法:滋肾清肝。
方药:枸杞24g,菊花12g,灵磁石12g,茵陈15g,丹参15g,板蓝根15g,猪苓15g,田基黄15g,女贞子15g,三七粉3g(冲),生牡蛎30g,山楂15g,决明子15g。6剂,水煎服。
二诊:5月25日,仍耳鸣,食后及入夜为甚,腰痛,肝区疼痛,口苦,苔薄腻,脉沉弦。上方加元胡12g,玉蝴蝶12g。
三诊:7月7日,服药症减,仍乏力,饮食欠佳,低烧,苔薄黄腻,脉沉弦,处理如下:茵陈15g,青蒿9g,鳖甲12g,丹皮9g,白术15g,白茅根15g,田基黄30g,赤芍15g,丹参15g,水红花子15g,鸡内金15g,蛤粉15g,三七粉3g(冲),车前草15g,砂仁9g,马鞭草15g。6剂,水煎服。
四诊:低烧已退,舌红苔薄黄腻,脉沉细,上方继服。
五诊:7月27日,服药平妥,仍感肝区不适,齿衄,上方去车前草加藕节12g。6剂。
六诊:已无明显不适,肝功(-),B 超示:慢性肝病,脾厚3.4cm。调上方如下: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生甘草3g,陈皮9g,半夏9g,砂仁9g。各附15g,苏叶9g,白蔻9g,生牡蛎15g,健脾以善其后。
肝硬化腹水、脾大
范某,男,39岁,济阳县新集乡西范村,1995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撑胀乏力、肝区不适2年。
病史:2年前感上腹撑胀不适,乏力,查肝功:ALT正常,TTT 7单位,HBsAg(+),B超:肝脏大小尚正常,轮廓欠规整,肝内光点粗大,肝内血管尚清晰,呈大小不等结节状。门静脉内径1.6cm,脾厚7.3cm,脾门处脾静脉 1.45cm,可见少量腹水。
查体:中年男性,肝病面容,腹软,胸腹壁静脉曲张,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2.5cm,脾于左肋下6cm,质硬;压痛(+),腹水征(+),苔薄黄腻,脉沉弦。
诊断:肝硬化腹水、特发性门静脉高压。
处理:活血利水法。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泽兰15g,黄芪24g,鸡内金15g,茜草12g,生牡蛎15g,白术15g,猪苓30g,茯苓30g,山甲珠10g,马鞭草15g,炒水蛭9g,青皮6g,党参15g,砂仁9g,大枣5枚。12剂,水煎服。
二诊:95年9月6日,服药平妥,仍有腹胀,纳可,小便量少,大便稀,日一行,舌嫩红,少苔,脉小滑。上方去黄芪、白术,加车前草15g,路路通30g。
三诊:服药有效,腹水已消失,近日仍感两胁下痛,苔薄白腻,脉沉弦。8月24日方加三七粉3g冲服。
四诊:仍稍有乏力,查B超:肝脏大小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密集,粗大,均匀,肝血管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门静脉内径1.7cm,胆囊6.0cm×3.4cm,壁厚薄不均,反光强,脾厚5.6cm。印象: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
至此,腹水已消,脾脏有所回缩。
处理:继用上方去炒水蛭、猪苓,加郁李仁15g,蛤粉15g,生牡蛎15g,以善其后。
药物性肝损害
林某,女,40岁,95年10月26日初诊。
主诉:恶心,上腹胀气,乏力纳减半月。
病史:有使用损肝药物史。查ALT111U,r-GT135U,B超:轻度肝损害。
查体:无明显体征,舌暗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药物性肝损害。
处方:生甘草6g,瓜蒌15g,山楂15g,决明子15g,茵陈15g,白术15g,田基黄30g,虎杖15g,薏苡仁30g,猪苓30g,丹参30g,熟军3g,砂仁9g,车前草15g,大枣5枚。水煎服。
二诊:95年11月2日,服药症减,舌红苔薄白,脉沉弦细,上方加通草6g,水煎服。
三诊:11月23日,服药无明显不适,ALT(-),r-GT60U,A/G:47/17,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继服。
至此,肝功已完全正常。
脂肪肝
章某,男,37岁,96年6月6日初诊。
主诉:发现脂肪肝、HBsAg(+)半年。
病史:半年前查体发现脂肪肝、HBsAg(+),未予治疗。近日仍感肝区不适,恶心,腹胀,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ALT101U,r-GT260U。
诊断:脂肪肝。
治则:化痰祛湿法。
夏枯草15g,川朴9g,浙贝母9g,生甘草6g,郁金15g,苍白术各15g,猪苓30g,大青根15g,酱草15g,瓜蒌15g,芦根15g,大豆黄卷15g,丹参30g,田基黄30g。12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症减,近日仍感肝区不适,偶有头晕,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加黄苓9g,6剂,水煎服。
三诊:7月14日,服药平妥现已无明显不适,ALT82U,AST55U,r-GT71U,A/G:48/26,HBsAg(+),苔薄白,脉沉弦滑,上方加玉蝴蝶12g继服。
四诊:8月5日,服药有效,肝功正常,HBsAg(+),上方继服。
慢少肝、高胆红素血症
房某,女,42岁,山东省吕剧团,96年6月17日初诊。
主诉:肝区疼痛半年余,乏力尿黄2个月。
病史:87年发现HBsAg(+),肝功(-),未予治疗,半年前感恶心,厌油,乏力,胁痛,在济南传染病医院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住院治疗2个月后好转出院,近日因劳累又感胁痛,鼻衄,腰痛,眠差,双目干涩,大便偏干。查ALT 78 U/L,AST 60 U/L,TBiL 27.1umol/L,A/G:49/29,B超:慢性肝病,胆囊炎。
查体: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可,巩膜轻度黄染,腹软,肝脾(-),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舌淡红,台薄黄,脉沉细。
诊断:慢活肝(乙型)。
治则: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5g,栀子9g,田基黄30g,竹叶9g,白茅根15g,猪苓30g,板蓝根15g,赤小豆30g,丹参15g,赤芍15g,砂仁9g,羚羊角粉1.5g冲。12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7月1日,服药症减,仍感倦怠乏力,双目干涩,右胁偶有不适,口干不欲饮,纳可,手足心热,尿黄,大便日1~2次,舌淡苔薄黄,脉沉弦,上方去羚羊角粉加夏枯草15g,炒山药15g,12剂。
三诊:7月15日,服药症减,尿稍黄,胃脘隐痛,ALT正常,AST正常,TBiL 24.8umol/L,苔薄黄,脉弦细滑。上方加鲜柳枝30g,玉蝴蝶12g。日1剂。
四诊:服药平妥,仍感右胁痛,胃胀满,口干无味,眠可,尿黄,ALT正常,TBiL 22.1umol/L,苔薄白,脉沉弦细滑。上方加卷柏12g继服。
五诊:先后服用60余剂,诸症消失,查肝功正常,TBiL已正常,苔薄白,脉沉细略数,HBsAg(+),A/G: 49/26,上方隔日1剂,以善其后。
肝硬化腹水
田某,女,65岁,济南历城区港沟人,96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腹胀伴双下肢浮肿、尿少8个月。
病史: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尿少,随即双下肢轻度浮肿,伴纳差、神疲乏力,在当地医院诊为肝硬化腹水,曾予利尿药,时好时犯,近日突感腹胀加重,尿少,双下肢浮肿,口干不欲饮,纳少,乏力来诊。
查体:老年女性,消瘦,神志可,腹膨隆,腹胸壁未见静脉曲张,肝脾未扪及,腹水征(+),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薄黄腻,脉沉细。查ALT正常,AST 47 U/L,TBil 21.5 umol/L,A/G: 35/30,HBsAg(-)。 WBC 2.2×109/L,RBC 3.27×1012,HGB 95g/L,PLT 80×109/L,B超: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边缘呈锯齿状,肝内光点粗,回声略强,血管走行欠清,胆囊5.5×4.1cm,壁水肿,厚约0.9cm,门脉内径1.3cm,脾厚3.6cm,腹腔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最深处达5.8cm,提示肝硬化腹水。
诊断:肝硬化腹水。
治则:健脾行气,活血利水。
方药:净蝉衣9g,炒莱菔子15g,川朴9g,大腹皮15g,白术30g,砂仁9g,泽兰15g,猪苓30g,茯苓30g,王不留行12g,郁李仁15g,生黄芪15g,汉防已12g,灯心草3g。6剂,日1剂。
二诊:4月18日,腹胀减轻,不便量稍增,仍纳少乏力,双下肢浮肿,苔薄黄腻,脉沉细弱。上方加车前子30g(包),灯心草改30g,先煎代水,继服。
三诊:5月13日,上方每服6剂停服2天,服20余剂,自觉明显好转,饮食及体力均较前为好,仍稍视模糊,双下肢轻度浮肿,苔薄黄,脉沉细弱。查肝功(-),B超:肝硬化,腹腔内见少量液性暗区,最深3.1cm,提示腹水较前减少,上方加冬瓜皮15g,水煎服,每服3剂,停服2天。
四诊:8月6日,共服60余剂,诸症明显减轻,小便量可,上腹时有隐痛,大便粘滞不畅,苔薄黄,脉沉弦滑,原方继服,隔日1剂。
加拟:老木香9g,川朴9g,当归12g,白芍15g,葛根15g,黄苓9g,川连9g,乌药12g,枳壳9g,青皮6g,。水煎服,隔日1剂。与第1方交替。共服6剂。
五诊:9月13日,服药后大便已正常,无明显不适,仍以利水方隔日1剂。
六诊:以利水方加减化裁,共服120余剂,自觉体力、饮食及二便已调,诸症消失,苔薄白,脉沉弦,查肝功(-)。
B超示:肝右叶厚8.0cm,左叶厚5.6cm,边缘不光滑,光点粗大,回声强,肝内血管走行不清晰,门静脉内径1.3cm,胆囊5.0cm×2.7cm,壁厚0.6cm,水肿,提示慢性肝病,肝硬化,至此腹水已消,以健脾调中、软坚散结法以善其后:水红花子15g,泽兰15g,生黄芪24g,白术15g,牛膝12g,宣木瓜12g,汉防已12g,茯苓30g,薏苡仁30g,大腹皮15g,砂仁9g,车前子30g(包),炒山药15g,楮实子15g,灯心草3g。水煎服,隔日1剂。
丙型肝炎
徐某,女,42岁,农民,96年8月7日初诊。
主诉:发现抗-HCV(+)4个月。
病史:患者于95年8月因“有机磷中毒”而行血浆置换。今年4月查体发现抗-HCV(+),HBV-M(+),肝功(-),无明显不适。
查体无阳性体征,舌红苔薄黄腻,脉沉弦。
诊断:丙型肝炎。
处方:柴胡9g,甘草3g,山楂15g,明矾0.1g,丹参15g,猪苓15g,蛇蜕6g,半枝莲15g,板蓝根15g,黄芩9g,蛇舌草15g,砂仁9g。6剂在,水煎服。
二诊:9月4日,服上方20余剂,饮食及体力可,二便调,舌淡苔薄黄,脉弦,继服上方。
三诊:9月25日,自述肝区隐痛,双下肢及腰部酸软,乏力,眠差,纳可,小便黄,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查肝功ALT正常,AST正常,TBi1 20 umol/L,抗-HCV(+),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治则:滋肾清肝。予沙参15g,当归12g,熟地15g,生甘草3g,炒枣仁15g,麦冬12g,郁金15g,丹皮15g,枸杞15g,茵陈15g,玉蝴蝶12g,败酱草15g,小蓟15g。水煎服,日1剂。
乙肝病毒携带
曹某,男,21岁,市中区电力公司职工,1995年6月12日初诊。
主诉:查体发现乙肝病毒携带1年。
病史:患者1年前查体发现HBV携带,肝功正常,曾在外院服中药治疗无明显改善,近日感乏力,厌油,齿衄,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e(+)、HBV-DNA(+),肝组织活检正常。
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乙肝病毒携带。
治则:凉血解毒。
方药:赤芍15g,丹参15g,猪苓15g,板蓝根15g,蝉衣9g,甘草3g,蛇蜕6g,何首乌15g,山楂15g,明矾0.1g,茜草12g,三七粉3g冲服。水煎服,日1剂。
二诊:9月21日,间断服药40余剂,效可,已无齿衄,仍乏力,厌油,口干舌燥,胃脘不适,大便偏俙,舌暗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明矾,加川连9克,砂仁9g继服。
三诊:12月12日,服药症减,仍稍或乏力,口干,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复查肝功正常,乙肝五项指标:HBsAg(+),余均阴性,HBV-DVA(-),前后治病半年余,HBsAg、抗-HBc、HBV-DNA阴转,嘱其定期复查肝功及乙肝五项指标。
乙肝病毒携带
赵某,女,24岁,历下区农行职员,1995年7月8日初诊。
主诉:发现HBsAg(+),HBeAg(+),HBV-DNA(+)。
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舌淡红苔薄,有裂纹,脉弦细滑。
诊断:乙肝病毒携带。
治法:滋肾清肝,行气解毒国。
方药:柴胡9g,甘草3g,太子参12g,黄精15g,枸杞15g,茯苓24g,小蓟18g,土茯苓15g,蝉衣9g,胡黄连9g,半枝莲15g,明矾0.1g,薏苡仁30g,板蓝根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大便偏稀,日2~3次,上方加砂仁9g,马齿苋30g继服。
三诊:11月13日,大便已正常,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c(+),HBV-DNA(-),至此,HBeAg及HBV-DNA已暂时转阴,仍以上药间日1剂服之,并嘱2个月复查。
乙肝病毒感染,轻度肝损害
刘某,女,45岁,农民,1995年7月11日初诊。
主诉:乙肝病毒携带1年,头晕、心烦2个月。
病史:患者1年前查体发现HBsAg(+),HBeAg(+),抗-HBc(+),B超:轻度肝损害。
疹断:乙肝病毒感染,轻度肝损害。
治则:滋肾养肝。
方药:沙参15g,当归12g,枸杞15g,生甘草3g,炒麦芽15g,青陈皮各9g,郁金15g,葛根15g,川芎9g,牛膝12g,楮实子15g,木香9g,沉香6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0月16日,服药症减,仍头晕咽干,心烦汗出,背胀,腰酸痛,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C(+),调上方如下:苍白术各15g,木瓜12g,川朴12g,党参15g,生甘草3g,生龙牡各15g,枸杞24g,黄芪15g,牛膝12g,丹参15g,茯苓15g,薏苡仁30g,茵陈15g。水煎服,日1剂。
三诊:11月2日,服后症减,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e(+),B超示肝胆胰脾大致正常。上方隔日1剂继服。
四诊: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c(+),嘱定期复查,并注意生活调养。
乙肝病毒携带
李某,男,10岁,1995年9月11日初诊。
主诉:查体发现HBsAg(+),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e(+),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15g,白术15g,防风9g,生甘草3g,山楂15g,太子参15g,蝉衣9g,蛇蜕6g,鸡内金12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1月20日,近日仍盗汗,余无不适,舌脉同前,上方加知母9g,黄柏6g继服。
1995年12月1日复查,肝功正常,乙肝五项指标:HBsAg(+),余均阴性。
乙肝病毒携带
赵某,女,44岁,山东省美术馆干部,95年9月11日初诊。
主诉:HBV携带史7年。
病史:查体发现HBV携带7年,肝功正常,无明显不透,未予系统治疗。近2个月感肝区不适,口干,乏力,纳差,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e(+),HBV-DNA(+),查体无阳性体征,舌红苔少,脉沉弦。
方药:山楂15g,儿茶6g,半枝莲15g,丹参15g,猪苓15g,板蓝根15g,生甘草3g,木瓜12g,乌梅9g,太子参5g,蛇蜕6g,蝉衣9g,沙参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9月25日,仍口干,眼干涩,舌红少苔,脉弦细,上方去乌梅、木瓜、儿茶,加生地15g,龙胆草6g,谷精草5g,生栀子9g继服。
三诊:11月13日。服药症减,仍有心烦,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何首乌15g,生地15g,当归12g,杭芍5g,丹参15g,猪苓15g,山楂15g,板蓝根15g,栀子9g,蝉衣9g,连翘12g,丹皮9g,生甘草3g,枸杞15g,肉苁蓉12g,瓜蒌13g。水煎服日1剂。
随防,服上方有效,已无明显不适,1995年12月1日查乙肝五项指标均阴性,肝功正常。3个月后于1996年3月复查乙肝五项指标,除抗-HBc外均系阴性。
肝硬化腹水
张某,女,47岁,工人,95年10月5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半年。
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在外院中药疗效不著,现仍有双下肢水肿,伴左上腹胀,纳差,小便量少。查肝功正常,A/G:31.2/36.3,HBsAg(+),抗-HBC(+),B超示:肝脏表面欠光滑,光点粗大不均,血管变细,走行不清,肝前见少量液性暗区,脾厚84mm,门静脉内径16mm,提示肝硬化。
查体:中年女性,肝病面容,巩膜无黄染,双肝掌(-),腹软,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3cm,质韧,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浮肿,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活血利水。
方药: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泽兰15g,生黄芪15g,鸡内金15g,白术15g,炒枳实9g,蝉衣9g,炒莱菔子15g,大腹皮15g,砂仁9g,木瓜12g,防已9g,茯苓30g,炒三仙各9g,仙人头30g,灯心草30g先煎代水,车前子15g(包),肉桂3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0月23日,仍有上腹胀,双下肢浮肿,舌脉同前。上方加乌药9g继服,并加服《千金》鲤鱼汤:鲤鱼一尾约500g,砂仁9g,陈皮9g,松萝茶少许,红皮蒜1头,赤小豆30g,纱布包,填鱼腹,加水1000ml,清炖1小时,不放盐,吃鱼喝汤,每日1剂。
患者共服用上方7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已无双下肢水肿,B超:慢性肝病,脾厚63mm,门静内径14mm,肝功正常,嘱注意生活调摄,另图健脾磨积法治之。
乙肝病毒携带
谢某,女,27岁,某医院护士,1996年1月24日初诊。
主诉:乙型肝炎4年。
病史:患者92年8月曾患“乙肝”,经治疗好转,多次复查肝功正常,近日感肝区胀,低热(37.2~37.3℃),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c(+),HBV-DNA(+),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清营解毒。
方药:山楂150g,明矾10g,半枝莲150g,胡黄连90g,栀子90g,青蒿90g,丹参50g,丹皮90g,板蓝根150g,猪苓150g,女贞子150g,小蓟120g,蝉衣60g,蛇蜕60g,生甘草30g,生黄芪15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g,每日3次。
二诊:3月27日,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c(+).HBV-SNA(-),嘱上方继服。
特发性门脉高压,脾大
吕某,男。46岁,某县烟草公司,1996年3月14日初诊。
主诉:脾大半年,乏力两日。病史:患者1995年8月因胃脘不适,查体发现“脾大”,HBsAg(+),抗-HBe(+),未予系统治疗,近1个月出现乏力,鼻衄,口干。查肝功ALT 15 U/L,TBil 17.2 umol/L,A/G: 50.2/33.4,HBsAg(+),抗-HBc(+),B超示肝内弥漫回声增强,光点粗大,血管走行不清,门静脉内径16mm,脾厚76mm,回声偏低。
查体:中年男性,肝病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腹壁静脉无明显曲张,腹水征(-),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8cm,质韧,双下肢水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特发性门脉高压症,肝硬化。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泽兰15g,黄芪15g,鸡内金15g,土元9g,三棱9g,莪术9g,山甲珠15g(先煎),鳖甲15g(先煎),三七粉3g(冲服),杭芍15g,煅瓦楞子15g,马鞭草15g,射干9g,白蔻9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4月22日,服药症减,仍有口干,乏力,眠差,大便偏稀,日2~3行,B超: 脾厚63mm,肝功正常, WBC 2.2×109/L,PLT 66×109/L。脾左肋下5cm处可触及,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射干,加炒枣仁15g,党参15g,继服。
三诊:6月15日,服药有效,仍有口干、腹胀,大便稍稀。查肝功正常。B超:肝脏光点稍粗,脾厚50mm,门静脉内径14mm。WBC 2.8×109/L,PLT 102×109/L,余(-),查体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3cm,质韧,余(-),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去炒枣仁、党参,加砂仁9g,木香9g继服。
患者前后共服药3个月,脾脏明显回缩,门脉高压较前缓解。
酒精性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脾大
石某,男,47岁,齐河县农民,1996年3月25日初诊。
主诉:双下肢水肿1年,柏油样便3个月。
病史:患者有嗜酒史20余年,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未予系统检查及治疗,近3个月经常出现柏油样便,查大便潜血(+),肝功正常,HBsAg(+),抗-HBc(+),钡餐透视:食道静脉重度曲张,B超:肝硬化,脾厚79mm,门静脉内径14mm。
查体:中年男性,肝病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蜘蛛痣(-),双肝掌(+),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6mm,质韧,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酒精性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脾大。
治则:凉血止血,软坚消瘀。
方药:水红花子15g,鸡内金15g,生黄芪15g,茜根15g,海蛤粉15g,三七粉3g冲服,炒生地15g,丹皮9g,鸡血藤15g,山甲珠10g先煎,阿胶11g,炒白芍15g,当归12g,白蔻9g,生甘草3g,藕节12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复诊:11月11日,患者服用上方近8个月,双下肢水肿消失,柏油样便消失,仍胃脘部胀痛,乏力,大便偏稀,B超:脾厚67mm,门脉内径14mm,提示肝硬化,舌淡红舌薄白,脉细弦。另调实脾法,方药:生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鸡内金15g,生牡蛎15g,丹参15g,炒山药15g,水红花子15g,泽兰15g,山甲珠10g先煎,砂仁9g,白芍15g,当归12g,马鞭草15g,鸡血藤15g,水煎服,日1剂。
再诊:1997年1月2日,已无明显不适,B超:慢性肝病,脾厚56mm,门静脉内径12mm。
肝硬化、脾大
刘某,男,58岁,农民,1996年5月9日初诊。
主诉:乏力、口干20余日。
病史:患者有嗜酒史数十年,20天前出现黑便,随后有呕血及头晕眼花,经治疗后血止。仍口干口苦,乏力,尿黄,查ALT 39 U/L,AST 49 U/L,A/G: 45.1/23.9,B超:肝脏体积明显缩小,边缘呈锯齿状,肝内光点粗大不均,血管走行欠清,门静脉内径15mm,脾厚56mm。
查体:老年男性,肝病面容,巩膜无黄染,颈部见数枚蜘蛛痣,双肝掌不明显,腹软,腹壁静脉曲张,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2cm,质韧,莫菲氏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脾大。
方药: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泽兰15g,生黄芪15g,鸡内金15g,白茅根15g,生甘草6g,山甲珠10g(先煎),砂仁9g,生牡蛎15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18剂后,乏力及口苦口干减轻,小便清,舌红苔黄腻,脉弦。查ALT正常,A/G:40.7/18.7,B超示肝脏体积尚可,轮廓尚规整,肝内光点密集,实感性强,血管变细,门静脉内径12mm,脾厚39mm,上方加白术15g继服。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
张某,男,28岁,华光机械厂工人,1996年7月11日初诊。
主诉:乏力5个月。
病史: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肝区胀痛,在我外院诊为慢性肝炎,难予干扰素治疗3个月未收显效,近日仍有上症,伴心烦,口苦,头晕,腰酸,纳可,二便调。肝功:ALT 100 U/L,AST 108 U/L,A/G:42.1/31.4,TBil(-),抗-HCV(+),HBsAg(+),抗-HBc(+)。B超:脾厚4.5cm,门静脉内径1.4cm,慢性肝病图象。
查体:青年男性,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双肝掌(+),未见蜘蛛痣,腹软,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1cm,质韧,腹水征(-),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诊断: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茵陈15g,田基黄15g,山楂15g,郁金15g,丹皮15g,女贞子15g,蛇蜕6g,明矾0.1g,黄芩9g,半枝莲15g,赤芍15g,猪苓15g,夏枯草9g,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上方3个月共80余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功示ALT 28 U/L,AST 36 U/L,A/G: 45.9/27.1,TBil正常,抗-HCV(-)HBsAg(+),抗-HBC(+)。B超:肝胆无明显胰脾大致正常,脾厚3.1cm,门静脉内径1.4cm,查体亦无明显阳性体征。随访3个月,两次复查肝功均正常,抗-HCV(-),HBsAg(+),抗-HBc(+)。
肝硬化,门脉高压
许某,女,27岁,历城区孝里镇农民,1996年8月8日初诊。
主诉:患者7个月前因乏力,肝区隐痛,查体发现“乙肝”,服用乙肝宁等药疗效不佳,现仍肝区隐痛,连及后背,乏力,偶有齿衄,盗汗,小便黄。查ALT正常,GGT115U,B超:肝硬化,门脉内径15mm,脾厚41mm。
查体,青年女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腹软,肝脾(-),双下肢水肿,舌苔薄黄,脉弦。
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治则:活血软坚。
方药:鸡内金15g,郁金15g,山甲珠15g(先煎),炒土元9g,生牡蛎15g,马鞭草15g,水红花子15g,丹参15g,猪苓15g,海蛤粉15g,浙贝母15g,青皮12g,三棱9g。威灵仙15g,泽兰15g。水煎服,日1剂。
复诊:12月9日,服上方百余剂,自觉症减,仍感肝区隐痛,口苦,偶有齿衄,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查肝功正常,B超:慢性肝病,门静脉内径12mm,脾厚29mm,四物汤加味: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5g,熟地15g,鸡血藤15g,丹参15g,丹皮9g,三七粉3g(冲服),鸡内金15g,山甲珠15g(先煎),生牡蛎15g,马鞭草15g,浙贝母9g,砂仁9g。水煎服,日1剂,以图巩固。
早期肝硬化、脾大
郝某,男,42岁,农民。1996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肝区痛2年,恶心、纳差2个月。
病史:患者2年前因右胁痛不适,乏力诊为“乙肝”,在外院给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著,肝功反复异常,近2月又出现双踝浮肿,恶心,纳差,大便稍稀,每日2次,小便不黄,无明显减少。查肝功:ALT、TBil正常,A/G:44/33,HBsAg(+),抗-HBe(+),抗-HBc(+)。B超:肝被膜欠光滑,肝内光点粗大,结节,肝静脉变细,门静脉内径14mm,脾厚52mm,提示早期肝硬化。
查体:青年男性,慢肝病病容,巩膜皮肤无黄染,双肝掌(+),蜘蛛痣(-),腹软,腹壁静脉无曲张,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1cm,质韧,腹水征(-),双踝关节轻度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活血软坚,健脾磨积。
方药:茵陈15g,青蒿9g,杭芍15g,丹参15g,水红花子15g,鸡内金15g,鳖甲15g(先煎),三棱9g,莪术9g,炒内药15g,白术15g,炒枣仁15g,砂仁9g,青陈皮各9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0月30日,服药有效,恶心及肝区隐痛减轻,仍纳差,口干,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石斛12g,桃仁9g,生牡蛎15g,继服。
三诊:11月13日,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区正常,A/G:49/27。B超:慢性肝内光点粗多斑片,肝静脉变细,门静脉内径11mm,脾厚39mm。查体肝脾无肿大,双踝无明显浮肿。上方去桃仁,加板蓝根15g继服。
慢性丙型肝炎
吴某,男,26岁,干部,1996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恶心、纳差1年半。
病史:患者曾于1995年6月因外伤手术输血800ml,1995年7月出现纳差,查肝功异常,在外院给予肝炎灵药物治疗效果不著,肝功仍持续异常,纳差,恶心。查ALT 114 U/L,AST 56 U/L,A/G: 46.4/30.6,TBil 7.7umol/L,抗-HCV(+),抗-HBs(+)。B超(-)。
查体:青年男性,巩膜皮肤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脾(-),腹水征(-),双下肢水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慢性丙肝。
治则: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茵陈15g,田基黄15g,山楂15g,丹参15g,郁金15g,女贞子15g,赤芍15g,蛇蜕6g,明矾0.1g,黄芩9g,板蓝根15g,猪苓15g,半枝莲15g,生甘草3g,砂仁9g。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上方3个月共8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查肝功ALT 44 U/L,AST 33 U/L,A/G:46.3/26.7,抗-HCV(+),抗-HBs(+),B超(-),上方去蛇蜕,加山豆根15g,又服1个月后复查肝功正常,抗-HCV(+)。
急性乙型肝炎
周某,男,40岁,平邑县人,1996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查体发现HBV-M(+)、ALT升高2个月。
病史:2个月前患者查体发现HBsAg(+),肝功异常,无明显不适,服保肝降酶西药无效,近日复查ALT 67 U/L,AST 59 U/L,TBil 17.8umol/L,A/G:48/22,HBsAg(+),HBeAg(+),无任何不适感。
查体:青年男性,巩膜及皮肤无黄染,肝掌(-),未见蜘蛛痣,腹软,肝脾(-),肝区叩痛(+),舌红苔薄黄腻,脉弦。
诊断:急性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祛湿,活血解毒。
方药:熟大黄g,茵陈15g,苍白术各15g,薏苡仁30g,白茅根15g,丹参15g,猪苓15g,砂仁9g,青陈皮各9g,生甘草3g,玉蝴蝶12g,板蓝根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1月1日,患者无明显不适,查肝功已正常,HBsAg(+),HBeAg(+),抗-HBc(+)。B超:肝胆胰脾正常。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上方去白茅根、白术、竹叶,加蝉衣9g,山豆根15g,蛇蜕6g,半枝莲15g,继服。
乙肝病毒携带、脾大
左某,男40岁,农民,1996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患者近半月来感乏力,两胁隐痛,心烦。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c(+)。B超:胆囊炎,脾厚43mm。查体无阳性征,舌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脾大。
方药: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生甘草3g,木香12g,砂仁9g,水红花子15g,鳖甲15g(先煎),鸡内金15g,元胡15g,白花蛇舌草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仍有纳差,乏力,心烦,肝区隐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柴芍六君子汤,柴胡9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木香9g,砂仁9g,黄芪15g,鸡内金15g,丹参15g,猪苓15g,炒三仙各12g,元胡15g,生龙牡各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997年1月9日,服药症减,稍感肝区隐痛,大便偏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B超:肝胆大致正常,脾厚29mm,调方如下:炒三仙各12g,鸡内金15g,炒莱菔子15g,砂仁9g,白术15g,石斛15g,郁金15g,茯苓15g,川朴12g,木香9g,白芍15g,大豆黄卷12g,水煎服,日1剂。
服上方12剂,已无明显不适,查HBsAg(+),HBeAg(-),抗-HBe(+),抗-HBc(+),嘱其复查HBV-DNA,并另拟解毒燥湿之法以抗病毒治疗。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朱某,女,25岁,干部,1997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右胁痛半个月。
病史:1994年患者查体发现HBsAg(+),肝功正常,曾予干扰素治疗3个月,乙肝病毒血清指标无改善。近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不适,双目发胀,双下肢酸胀乏力,大便鍽干。查ALT 715 U/L,AST 284 U/L,GGT120 U/L,A/G: 48/28,TBil(-),HBsAg(+),HBeAg(+),抗-HBc(+)。
查体:青年女性,一般情况可,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脾(-),肝区叩痛(+),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弦。
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法: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方药:茵陈赤小豆汤加减:茵陈15g,赤小豆30g,蒲公英15g,熟军6g,栀子9g,板蓝根15g,田基黄15g,丹参15g,猪苓15g,赤芍15g,白术15g,竹叶9g,车前草15g,连翘9g,砂仁9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月28日,服上方18剂,诸症均减,大便稍稀,上方去熟军,加炒山药24g,继服。
三诊:服上方有效,已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正常。HBsAg(+),抗-HBc(+),上方去车前草,蒲公英,加山豆根15g,蝉衣9g,继服12剂。并注意生活调养,以善其后。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刘某,男,32岁,农民,1997年2月17日初诊。
主诉:HBsAg(+)半年,右胁不适,纳差半月。
病史:患者96年8月查体发现HBsAg阳性,肝功正常,亦无明显不适,未作系统治疗,近半月因劳累及饮酒等原因致右胁不适,纳差,无恶心,呕吐,无寒热,二便正常。查ALT 6.69 U/L,HBsAg(+),抗-HBC(+),B超:肝胆脾大致正常。
查体:青年男性,巩膜皮肤无黄染,肝掌(-),未见蜘蛛痣,腹软,肝右肋下未触及,剑突下4cm,质软,脾左肋下未下,腹水征(-),双下肢水肿。舌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疗:清热祛湿解毒。
方药:茵陈15g,苍白术各15g,田基黄30g,生甘草6g,丹参15g,猪苓15g,败酱草6g,通草6g,竹叶9g,青陈皮各12g,炒三仙各9g,车前草15g,板蓝根15g。水煎服,日1次。
二诊:3月20日,服上方效可,已无明显不适。查肝功正常,HBsAg(+),HBeAg(-),抗-HBe(+),抗-HBc(+),上方去车前草、通草、竹叶、青陈皮,加蝉衣9g,继服。
酒精性肝硬化并腹水
徐某,男,38岁,济南某化工厂工人,1997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腹胀大,双下肢浮肿1月余。
病史:患者有饮酒史8年(每天饮白酒400毫升)从未间断,1个月前感腹大,右胁隐痛不适,双下肢水肿,伴乏力,尿少色黄,食欲差,大便正常,时有双手震颤。查肝功ALT 85 U/L,AST 174 U/L,AKP 242 U/L,GGT 516 U/L,TBiL 69.0umol/L,A/G:32.9/34.1,HBsAg(-)。B超:肝脏体积缩小,边缘呈锯齿样,肝内光点粗大,回声强,肝内血管走行不清,胆囊壁水肿增厚,大小为5.8cm×3.8cm,门静脉内径1.4cm,脾厚5.6cm,脾门静脉内径内径0.9cm,腹腔内呈不规则液性暗区,最深为5.9cm,提示肝硬化腹水。
查体:青年男性,面色苍黄,肝病面容双巩膜中度黄染,胸部可见蜘蛛痣数个,双肝掌(+),腹软稍膨隆,肝脾触及不满意,腹水征(+),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暗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并腹水。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利水。
方药:泽兰15g,水红花子15g,丹参15g,赤芍30g,鸡内金15g,茵陈156g,白术30g,茯苓30g,猪苓30g,车前子30g(包),牛膝12g,王不留行12g,砂仁9g,生甘草3g,仙人头30g。水煎服,日1剂。
二诊:1997年10月6日,患者服上药10剂后感诸证减轻,腹胀稍缓,小便量增加,仍感两胁隐痛,眠差,双下肢轻度浮肿,大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原方加防已12g,沉香6g,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又服半月后自感腹胀消失,小便量已正常,双下肢浮肿已消,饮食及二便正常,查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血管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光点粗大,门脉1.4cm,胆囊5.5cm×2.4cm,壁水肿增厚,胰腺(-),脾厚5.6cm,慢性肝病,至此肝硬化腹水已消失。肝功:ALT 78 U/L,AST 86 U/L,TBil56 umol/L,A/G:35.7/31.2。
查体:青年男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胸部可见蜘蛛痣,腹软,肝于右肋下未触及,剑突下1.5cm,质韧,脾于左肋下2cm,质韧,腹水征(-),双下肢水肿,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滑。另调清肝解毒,活血柔肝法治之。
慢活肝、脾肿大
付某,男,49岁,教师,1987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曾于1969年患急性肝炎,经治疗恢复。后曾因劳累等原因反复数次。近一个月来时感上腹痞胀,肝区钝痛,气短乏力,纳呆,皮肤干燥,时有鼻衄牙衄。查肝功能:ZnTT 14单位,ALT 62 U/L,GGT 90 U/L,AFP,白细胞3.6×109/L,血小板68×109/L。B超:肝体积增大,形态尚可,光点粗大有实感性,胆囊6.4cm×2.3cm,壁厚毛糙,脾厚5.7cm。
查体:一般情况差,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胸部及左手背处各见一枚蜘蛛痣,双手见轻度肝掌。腹软,稍膨隆,肝上界于右第6肋间,右肋下约3cm,剑突下6cm,质硬,压痛(-),莫非氏征(+),脾左肋下3.5cm,腹水征(-),双下肢静脉曲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涩。
诊断:慢活肝,脾大。
治则:生黄芪15g,台党参15g,生白术15g,白茯苓15g,薏苡仁30g,怀山药15g,白偏豆15g,胡黄连9g,煅瓦楞子30g,海蛤粉15g,鸡内金12g,三七粉3g(冲)。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1987年12月20日,自述肝区痛减轻,纳食稍增,精神及体力较前为佳,余证同前。上方加山甲珠9g(先煎),更入生姜6g,大枣5枚为引。水煎继服。
患者前后共服用30余剂后,诸证悉减,上腹痞胀已消,鼻衄已止,面色转佳。查肝功能正常,GGT 60 U/L,WBC 4.5×109/L,PLT 96×109/L。查体见胸部蜘蛛痣已不明显,肝掌色泽亦变浅。腹软,肝于右肋下约1cm,剑突下3.5cm,质软,压痛(±)。脾于左肋下可触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效不更方,上方继服,并配以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间日交替服之。
患者如此汤丸并进治疗五月余,自感除肝区时有隐痛、背胀外,已无明显不适,GGT 60U/L,仍稍高于正常值,余均正常。B超:肝大小形态尚可,光点粗大,血管走行清晰,胆囊6.3cm×2.3cm、双下肢静脉曲张外,余无异常可见。以上方五倍量为末,米泔水泛丸,久久服之,以善其后。
慢活肝、ALT升高
张某,男,34岁,工人,1987年11月5日初诊。
患者于1986年10月发现肝炎,经治疗病情稳定。近1月来感肝区隐痛、头晕、目干涩,时有失眠多梦,胸部有压迫感,腰酸胀,五心烦热,乏力。查肝功能:锌浊度(-),ALT 162 U/L,GGT 290 U/L,AKP正常,HBsAg(+),白蛋白/球蛋白为4.8/2.7,B超:未见异常。曾在某医院临床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先后给予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化裁服用半个月,病人自感头晕加重,背胀乏力,诸证未减。查肝功能ALT升至200 U/L,GGT 240 U/L。
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腹软,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2厘米,质软,脾未触及。舌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
诊断:慢活肝(乙型)。
治则:滋肾清肝。
方药:熟地15g,泽泻9g,茯苓15g,山药15g,丹皮9g,当归9g,白芍15g,楮实子15g,黄精15g,枸杞24g,胡黄连9g,五味子6g,小蓟15g,败酱草15g,五味子6g,生麦芽15g,炒枣仁15g,水煎服,日1剂。
患者先后用本方月余,头晕、胁痛、腰酸及失眠多梦等均消失,自我感觉良好,仍偶感胸闷,大便稍稀。12月23日查肝功能转氨酶已正常,ZnTT 正常,GGT 94 U/L,舌淡红、少苔,脉沉弦,上方去败酱草、小蓟、炒枣仁、胡黄连,加薏苡仁30g,芡实12g,隔日1剂。服12剂后杞菊地黄丸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已坚持正常工作。
肝脓疡
尹某,男,38岁,农民,1984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于半月前突感右胁疼痛呈针刺样,伴高烧,体温达39.5℃,在当地医院用药后(药物不详)体温下降,仍感胁痛口苦,便干尿赤,B超:肝右叶第六肋间锁骨中线稍外侧可见一约7.6cm×6.0cm大小低回声实性包块,边界清晰;于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侧可探及一约5.1cm×5.9cm低回声光团,性质同前,两个包块互不连通,诊为肝右叶脓疡。在某医院住院,曾用清热解毒法并配以抗生素治疗,住院25天后症状减轻。近日仍感胁痛、低热、面红、尿黄,停用抗生素,要求中药治疗。
查体:发肓营养可,面红,腹软,肝于右肋下2cm,剑突下3.5cm,质软,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
诊断:细菌性肝脓疡。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银花30g,连翘12g,黑山栀15g,龙胆草12g,蒲公英30g,丹皮9g,赤芍9g,鸡血藤15g,橘皮9g,川木香6g。水煎服,日1剂。
上方连用三周后,胁痛已止,发热已退,精神体力均较前转佳。仍稍感胸闷,胁胀,苔薄白,脉沉弦。毒邪之势已减,调清解宣达之剂,方用洗肝散加味:黑山栀9g,黄芩12g,赤芍12g,粉丹皮9g,川羌活9g,薄荷6g,青黛9g(包),牛蒡子9g,柴胡15g,生甘草9g。
上方又服12剂后,诸证减轻,除仍时有自汗外,已无明显不适。B超:右肝内见1.7cm×1.6cm之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肝右叶脓疡较前吸收好转。宗上方加生黄芪15g。水煎继服。服上方半月后,诸证悉除,体力如前,B超:肝胆正常像图,至此病已痊愈。
慢性活动性肝炎
韩某,男,31岁,农民,1996年8月21日初诊。
主诉:肝区痛,齿衄,烦热20天。
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感恶心、厌油、纳呆、乏力、发热。查ALT升高,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乙型),经治疗好转。后ALT时常反复,近20日来肝区疼痛,烦热,心烦易怒,肢体酸楚不适,齿衄、鼻衄、失眠,ALT 80 U/L,TTT 7单位,HBsAg(+),HBeAg(+),抗-HBc(+),B超:慢性肝病,脾厚4.5cm,门静脉1.6cm,脾静脉1cm,钡透:食管及胃底静脉中度曲张。
查体:患者青年男性,面色萎黄,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胸部及双手背可见蜘蛛痣数个,腹软,肝于右肋下2.5cm,剑突下3.5cm,质韧,压痛(+),叩击痛(+),脾于左肋下2cm。舌暗,苔薄黄,脉弦涩。
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治则:舒肝化瘀,活血攻坚。
方药:舒肝化瘀汤加减:马鞭草15g,水红花子15g,生牡蛎30g,炒水蛭6g,柴胡9g,白芍15g,青皮9g,陆陆通12g,党参15g,生甘草3g,大枣5枚,败酱草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6剂后,症状有所缓解,肝区疼痛及腹胀较前减轻,手足心热消失,仍感乏力,舌脉同前,原方继服。
三诊:患者先后服用本方一月后,自感症状消失。肝功化验完全正常,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2cm,脾于左肋下可触及,蜘蛛痣顏色变浅,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补中气,巩固其治疗效果,先后共服药60余剂,症状体征消失,肝功(-),HBsAg(+),已坚持正常工作。
戊型肝炎
刘某,男,47岁,山东省直某机关干部,1997年8月9日初诊。
主诉:恶心,发热,乏力5天。
病史:患者于5天前发热,周身酸痛,继而恶心、厌油,曾用抗感冒药治疗未效,三天前在市传染病院查肝功,ALT 106 U/L,AST 87 U/L,GGT正常,AKP正常,TBil正常,HBsAg(-),抗-HCV(-),抗-HEV(+),诊为急性戊型肝炎,给予护肝治疗。现仍感恶心,低烧,厌油,腹胀,乏力。
查体:中年男性,一般情况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及无肝掌及蜘蛛痣,腹软,肝脾均未触及,苔薄白,脉沉弦滑略数。
诊断:急性戊型肝炎。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化浊。
方药:苍术12g,佩兰9g,竹叶9g,栀子9g,白豆蔻6g,薏苡仁30g,芦根15g,板蓝根15g,生甘草3g,白茅根15g,连翘9g,川贝母9g,羚羊角粉1g(冲)。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6剂后,低烧已退,乏力减轻,仍感恶心,腹胀,上方加竹茹12g,继服。
三诊:患者以上方加减,先后服药21剂后。查肝功正常,抗-HEV(-),自感诸证消失,继用上方,间日一剂,以图巩固。
例2,女,37岁,1997年5月8日初诊。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5年,经治疗肝功恢复正常,乙肝五项指标为HBsAg(+),抗-HBe(+),抗-HBc(+)。近日因上腹胀满、两胁胀痛、心烦易怒而复查肝功正常,B超:中度脂肪肝。查体:肝、脾未触及。苔薄白,脉弦紧。诊断:慢性迁延性肝炎,脂肪肝。施以行气导滞法。选用柴胡肝散加减:柴胡9g,枳壳9g,杭白芍15g,生甘草3g,川芎9g,佛手9g,橘络9g,旋覆花9g(包煎),威灵仙12g,木蝴蝶12g,海蛤壳15g,山楂15g,夏枯草15g,天竺黄12g,生栀子9g,水煎服,日1剂。
5月20日二诊:胁痛减轻,仍稍感口干,舌红苔薄腻,有剥脱,脉沉细弦。上方去森蝴蝶、威灵仙,加沙参15g,玉竹12g,水煎服。
6月16日三诊:已无明显不适,仍舌红,苔剥脱,脉沉弦,调行气、育阴两相兼顾:旋覆花12g(包煎),石斛12g,荷叶9g,青皮、陈皮各9g,香橼皮9g,生甘草3g,丝瓜络9g,生栀子9g,枳壳9g,抗白芍15g,枇杷叶9g,水煎服。
8月2日四诊:已无不适症状,查肝功正常,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光点偏强,略致密,肝内外胆管及门静脉无扩张,胆囊充盈良好,壁光滑,脾正常。至脂肪肝已消失,仍见舌淡红苔剥脱,脉沉弦。上方加沙参15g,间日服之,以图巩固。
例4,男,45岁,1999年5月12日初诊。有嗜酒史多年,5年前发现HBsAg(+),ALT升高,在当地医院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好转,肝功正常。近日右胁胀痛,纳少,大便不爽,睡眠欠佳,乏力。舌红苔少,脉沉细涩。查肝功:ALT 60 U/L,AST 52 U/L,GGT 30 U/L,HBsAg(+),抗-HBe(+),抗-HBc(+)。B超:脂肪肝,脾大,胆囊炎。查体:颈部可见一枚蜘蛛痣,双肝掌(±),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2.5cm,质韧,压痛(+),莫菲征(+),脾于左肋下2cm,质韧。诊断:脂肪肝,胆囊炎,脾大。治以活血通络法。予水红花子汤加减:水红花子15g,泽兰15g,青皮9g,橘叶9g,丝瓜络12g,瓜蒌15g,红花9g,甘草3g,山楂15g,决明子15g,郁金15g,山豆根9g,重楼9g,夏枯草15g,丹参15g,生牡蛎15g,白豆蔻9g。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半月后,右胁痛减轻,纳食增加,体力转佳,上方加茵陈15g继服。
三诊:患者服上方1个月后,诸证均减,右胁痛消失,已无腹胀。查肝功:ALT正常,AST正常,GGT 72 U/L,HBsAg(+),抗-HBe(+),抗-HBc(+)。B超:胆囊炎、脾大,脂肪肝已消。属仍用上方间日服之,以巩固疗效。
门脉高压性胃病
李某,男,46岁,某国企职工,2003年6月7日初诊。
主治:患者肝硬化病史6年,上腹胀痛,泛酸2个月。
病史:患者于1989年发现HBsAg(+),肝功正常,未予治疗。患者有嗜酒史20余年,6年前因牙衄、肝区痛等去医院诊为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经住院治疗好转。2个月前因食寒凉食物上腹撑胀、疼痛、泛酸,在其他医院作胃镜提示食管及胃底中度静脉曲张,胃粘膜糜烂,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予奥美拉唑等抗酸药治疗,效果佳。肝功:ALT 49 U/L,AST 43 U/L,TBiL正常,A/G:33/32,HBsAg(+),抗-HBe(+),抗-HBc(-)。B超:肝硬化,脾厚5.2cm。查体:中年男性,肝病面容,腹软,肝于右肋下未触及,剑突下3cm,腹水征(-),双下肢不肿,双肝掌(+),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治法:温胃散寒,和胃消胀
方药:左金丸加味:川黄连6g,吴萸6g,海螵蛸30g,白芨9g,生瓦楞子30g,浙贝母9g,苏梗9g,毕澄茄12g,三七粉3g(冲),白蔻9g,甘草3g,蒲公英15g,藕节12g,海蛤粉15g。水煎服,日1剂。
二诊:6月19日,服药有效,上腹胀已消失,泛酸减轻,疼痛减轻,食欲稍增,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山奈9g,继服。
三诊:7月2日,服上方共20余剂后,患者上腹部已无明显不适,仍以上方间一剂,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