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隗继武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治疗难治性便秘的经验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一、病因病机
便秘,《内经》中称之为“后不利”、“大便难”;张仲景称之为“脾约”、“阴结”、“阳结”等。此外,便秘尚有“秘结”等多种名称,但“便秘” 病名的提出则首见于清代医家沈金鳌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并一直延用至今。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道,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与脾胃、肝、肺和肾关系密切。多源自过食厚味,或辛热炙搏而致大肠积热;或情志郁结、久坐少动,终而气机阻滞、腑气不通;亦或体弱年高、阳衰阴盛,阴寒凝而阳气不通,腑气奎遏;或病后、产后劳倦, 内伤气血、津液亏虚,致无力传送;或肠道干涩,粪便失调难下。
隗老认为,IC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若久治不愈,病机多以“正虚为本,便秘为标”其本虚主要表现为脏腑、气血、阴阳的虚损,因虚致邪,而无力驱邪。正如《景岳全书·秘结》:“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凡此之类,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芫花、大戟等药,及承气神芍等剂。虽今日皆得通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临床上应分清气血、脏腑以治之。
二、辨证论治
1.补肺降气法 《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五行俱为金,同气相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促使大肠传化糟粕,可助大肠浊气下行。正如《医经精义·脏腑之官》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肺气虚弱,则气机升降失常,无力推运,则生便秘;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水液不行,肠道干枯,失于濡养则大便难。隗老认为肺气虚与IC的关系密切,在治疗时,采用“腑病治脏,下病治上”之法,以补肺为主,佐以降气。鉴于此,选用生黄芪、太子参、陈皮、五味子等药益肺以补其虚。又能入大肠经以润肠通便的杏仁、瓜蒌仁、苏子、炙枇杷叶等药。《丹溪心法·论通大便禁忌》曰:“予观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等是也。”故肺气肃降则升降有序,大肠气顺则传导有度。
2.健脾益胃法 《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大肠的传导功能实际上有赖于脾的升清功能,属于胃的降浊功能。《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不足,令人九窍不通”。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化源不足至气血两亏,使大肠传送无力或津枯肠道失润,大便坚涩难下。《医宗必读》曰:“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益气血,使津液生则便自通”。 所以治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养阴降胃。隗老喜重用生白术、山药、党参健脾益气,其中生白术为最关键一味,用量宜重,一般先用30g,而后可增至50~80g,亦有重用至120g。根据叶天士“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论,配以麦冬、玄参、生地、石斛等药养阴益胃。
3.养血柔肝法 《医精精义·脏腑通治篇》曰:“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为主。”言肝阴血不足,疏泄功能异常易导致便秘发生。隗老认为,临床上因肝阴血不足引起便秘者屡见不鲜,辨证为肝血偏虚失于柔和,疏泄功能异常者,大便常干结如栗,便时不畅,艰涩难下;性急易怒、夜寐多梦、舌质淡红少津、脉细等。故治疗当以养血柔肝为主。“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故隗老常重用当归、白芍、山萸肉、熟地、何首乌、酸枣仁、炙甘草养血益肝以补肝体;生麦芽、佛手、玫瑰花可共奏柔肝疏肝之功。
4.温肾益精法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闭结,肾病也。”[22]肾为精原所藏,先天之本,故为大肠之本。《证治汇补·卷八·下窍门》曰:“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秘。虽有热燥、风燥、火燥、气血虚燥、阴结阳结之不同,要皆血虚所致,大约燥属肾,结属脾,须当分辨。”[23]肾脏为水火之脏, 主司二便, 肾阳的温煦、气化,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肾阴肾阳互根互用,因此肾阴不足也可导致便秘。故在治疗上隗老主张以益肾温阳,补益精血为主。常选用肉苁蓉、锁阳甘温润降,骤用能温补精血而通便;《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指出:“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肾开窍于前后二阴,故隗老临床亦常采用“缩小便而利大便”之法,选用益智仁、山药、乌药、芡实、金樱子等药以温肾祛寒缩尿通便。
三、病案举例
李xx,女,79岁。2012年8月3日初诊。便秘已40余年,常3~5日一行,大便质不干,便时不畅,无自觉腹胀,纳谷尚可,腰痛,尿意频频,小便量少且淋漓不尽,时有小便失禁,双下肢时有水肿,畏寒怕冷,时值夏月仍长衣裹身。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略厚,脉沉细。近3年来先后于齐鲁医院行2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诊为顽固性便秘。自服芦荟胶囊、通便灵等药效差。此系脾肾阳虚,致大肠传导失司。治宜温肾健脾。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5g,补骨脂15g,乌药12g,生白术30g,当归15g,太子参15g,熟地黄12g,砂仁2g,肉桂6g,7剂,水煎  服,日1剂。8月10日二诊,药后肠鸣增多,大便1~2日一行,色偏黑,腰痛较前缓解,小便次数较前减少,纳食亦增,舌苔转为薄白,脉仍沉细。此为下元虚衰、肾失蒸腾汽化所致,再以前方加补肾之品。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8g,补骨脂18g,乌药12g,生白术30g,当归15g,太子参15g,熟地黄15g,砂仁2g,肉桂6g,细辛2g,益智仁15g,7剂。8月17日三诊,大便已日行一次,成形质软,排便畅,小便及腰痛等症较前明显好转,矢气增多,精神转佳,时有汗出,已无畏寒。再以前方去细辛加温运健脾之品。处方:肉苁蓉20g,锁阳15g,补骨脂15g,乌药12g,益智仁12g,生白术30g,当归15g,党参15g,熟地黄12g,砂仁2g,肉桂6g,山药12g,14剂。嘱其继服原方1月以巩固疗效,并注意平素的饮食调护。随访1年未见复发。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