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隗继武教授 典型医案 详细

胁痛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医案记录
姓 名: 杨xx     性 别:□男 √女  出生年月: 1954-01
民 族:   汉族    文化程度:        籍 贯:      
职 业:            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初诊时间:2013-11-18
主  诉:右胁部疼痛伴后背胀满2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2年前出现右胁部疼痛,伴后背胀满。现右胁部疼痛,伴后背胀满,胃脘胀满,
部位偏右,无烧心反酸,无胃痛,嗳气频,有时恶心。纳可,口淡(鼻窦炎激光手术影响),眠可,
大便日1次,质不干,排便畅,小便频(饮水较多),腰痛,脚痛明显,舌红苔局部黄腻,脉沉。
既往史(药敏史):
辅助检查:2013-10-22 于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行B超检查示:肝囊肿(17×17mm),
         胆囊结石(13×7mm)
辨证分析:患者以右胁部疼痛为主证,伴后背胀满,胃脘胀满,部位偏右,且结合B超检查结果显示肝囊肿、胆囊结石,因此可初步诊断为肝囊肿、胆囊结石。
患者右胁部疼痛伴后背胀满、胃脘胀满主要是气滞不通的表现。结石这一有形实邪,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则肝失疏泄、胆气不通、胃气不降,出现胁痛、胀满、嗳气、恶心等症状。“不通则痛”则可见胁痛、背胀痛、腰脚痛,气滞血瘀日久,阴血耗伤,“不荣则痛”,亦可加重各种痛证。气滞血瘀日久,肝胆功能失司,脾胃运化不畅则蕴结湿热,可见舌红苔黄腻。
故治以疏肝解郁,消石利胆。
诊 断: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1.肝囊肿
          2.胆囊结石
治 法:疏肝解郁,消石利胆。
方 药:消炎利胆汤加鸡内金12g,海金沙(包)20g,川楝子9g,元胡18g,仙人头12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
       消石利胆胶囊,3盒,4粒,tid。
       甘海胃康,3盒,6粒,tid。
 
复 诊:
2013-12-02 二诊:
服药效可,现右胁部疼痛减轻,后背胀痛减轻。稍有反酸,嗝气,纳可,不敢食凉,眠可,咽干眼干。大便2-3次每天,不成形。夹有未消化食物,小便频,色黄,夜尿3次,右侧腰酸痛。舌暗红边有齿痕,舌根部苔黄厚。脉沉。
处方:上方加焦三仙各12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
  成药继服。
2013-12-16 三诊:
    服药效可,右胁及后背胀痛感减轻,嗝气减轻,时有反酸,纳眠可,尿频,尿血,有泡沫,右下腹部疼痛,输液替硝唑及左克后症状减轻,大便日行2-3次,质稀不成形。20天前因低头后突然出现左耳听力下降,左下颌角压痛。舌红苔白。脉沉弦。
处方:上方加黄芩12g,双花25g,连翘12g,石韦20g,川连10g,竹叶10g,吴茱萸6g。共14剂,水煎服,日一剂。
      成药续服,加落花紫珠分散,5盒,3粒,tid。
2013-12-30四诊:
    服药效可,右胁及后背部胀痛感减轻,嗳气减轻,无泛酸,纳可,睡眠可,大便日行2次,便稀不成形,尿频尿急,舌红苔白。脉沉。
处方:上方加葛根12g,共7剂,水煎服,日1剂。
      成药继服。
心得体会: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病理因素不外乎气滞、血瘀、湿热。胁痛病变脏腑在肝胆,又累及脾胃和肾。此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故治以消炎利胆汤,方中柴胡主入肝胆经,升举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臣以白芍柔肝敛阴,与柴胡合用,补养肝血条达肝气,枳壳行气导滞,化痰破结,与柴胡一升一降,舒畅气机,白术燥湿健脾,助脾运化,与柴胡共奏疏肝理脾之效,金钱草、郁金、炒大黄清利湿热,活血凉血,泻火解毒,涤除湿热瘀滞。佐以木香、砂仁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香附疏肝解郁,调中止痛。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清热解毒,缓中止痛之效,诸药合用,清利湿热瘀滞以治其标,调和肝脾以治其本。初诊中又加鸡内金、海金沙以消石排石利胆,加川楝子、元胡、仙人头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共奏利胆消石、行气止痛之功。二诊中出现的症状虽有变化,但病因病机未变,陈病痼疾,药非一日之功,故仍服原方,稍加焦三仙以助脾胃消化。三诊时出现肾系变证,黄芩、川连、双花、连翘以清热泻火解毒,石韦、竹叶以泄热利尿通淋,川连、吴茱萸以制酸。四诊时诸症减轻,又加葛根解肌止痛,同时又可升阳以调二便。此患者整个病程病情错综复杂、变证多端,需抓准病机、理清思路、辨证论治。
 

典型医案 查看更多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