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邵念方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邵念方老年藏养观探析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顺应老年人生理变化规律,合理应用中医藏养理论指导老年人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邵念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求索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针对老年人特殊生理规律,对老年人藏养有独到认识,现作初步整理如下。
1 理论渊源
《礼记·檀弓上》“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1],《广雅·释诂三》注“藏,深也”[2],对于养生取其藏匿、敛摄,不露于外之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与天气相应,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内外环境和谐,摄养顾全真气。老年时期,人体真阴真阳逐渐衰退,机体消瘦,精神萎靡,如四时之冬,《内经》云“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万物闭藏,生机潜藏”,邵老据此提出,老年人通过藏养,藏精守气,减少耗散,才能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2 从老年人生理特点论藏养
2.1 从肾论藏养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脏腑功能由盛到衰,老年人五脏皆虚,肾亏尤重。《内经》中两处提及肾虚与衰老关系密切,如言“六十岁,心气始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七七任脉虚……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3],反映了在衰老过程中,人体体力、智力及生殖能力逐渐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肾气的亏虚。“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表现了肾的精血宁谧内蕴,沉潜深藏之象。邵老认为,老年人肾脏精气虚损,不能生髓充脑,则脑海空虚,出现健忘,耳鸣,视物昏花等脑功能低下症状,此时应顺应肾主藏伏的特性,收藏封闭精气,以保证老年所藏之精不断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营养作用,五脏坚固,方能长久。
2.2 从阴阳论藏养 “生之本,本于阴阳……此寿命之本也”[3],衰老很大程度是由于阴阳虚衰所致,邵老认为,老年人属纯阴之体,缺乏阳气,从阴内守、宁静、凝聚的特性出发,老年人应通过藏养以滋生、保护、贮藏体内的元阴之气,减少阴阳的无端耗损,从而延缓阴阳之气的消减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实现生命的延长。
2.3 从精气神与血的特性论藏养 老年时期为一生之冬,通过藏养可调和精气神与血的关系,发挥精气防御固摄之性。“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4],张介宾认为“精气质轻,藏而不泻”,王清任认为“高年无记忆者,脑髓渐空”。邵老认为,五脏精气是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宜藏不宜泄,藏精不足则气血生化乏源,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老年人多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藏精充沛,阴精固密才能涵养阳气,阳气内潜以温养脏腑,从而阳气更好地顾护肌表而不被病邪侵害。
情志不藏,可化火致血液妄行,藏泻平衡方可完成对血液的调控。血得热时血行加速,藏摄失约而血妄行以溢脉外,如脑出血。邵老通过多年对心脑血管病的临证观察,在中风热毒论[5]中专论情志不藏可化火以成病因,并论述了通过藏泻的调控可抵抗外来因素对血行的干扰,使有所偏离的血行恢复常态;气机通过封藏调控使玄府闭合。若封藏不及而汗出过度,耗阴伤阳,会增加中风风险。
2.4 从命门论藏养 在老年期,命门真阴真阳逐渐衰退,故表现为机体消瘦,精神萎靡,直至死亡而告终。命门火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推动和激发作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具有促进作用,“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精靠命门火化为真气,上充于脑,为正气之本,命门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命门火衰,则心失温养,心神无力振奋,故精神萎靡不振。邵老将命门喻为人体的太阳,命门火旺,则真气生化有源。命门火衰多由心、脾阳虚及房事过度,肾阳损耗所致。老年人更应藏惜命门真火,顾护生命之本[6]。
3 老年藏养方法
3.1 藏情志以静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忄炎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孙思邈具象为“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邵老认为老年人身无负重之力,脑无强记之能,津、液、血皆失互生互化之根本,应藏情志以保养神气,和喜怒而安居处,养静所以养阴,不为身外诱惑而动心,对名利财保持心静如水,节欲以保精固护肾气。保持良好心境,降低思欲以调节性情,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3.2 “量腹”节饮食 养生之道,贵在后天,脾为后天之本,老年人脾气虚衰,运化功能下降,饮食减少,生命代谢的基础物质也随之日减。《素问·金匮真言论》云“精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五脏的资生依赖于五味,但过用五味则有损害五脏之弊,邵老强调饮食重在“量腹”二字,在饮食上多考虑老年人自身情况,节制饮食,谨和五味,杜绝盲目补养,与《老老恒言》“量腹节所受”所言相通。
3.3 退居养志,量力而行 年轻时知进,嗜欲与权位牵其内外,可致过分内热之损,人老时知退,与现代社会退休制度相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此处分劳力和劳心,在劳心方面,邵老常言家庭有关的繁杂事务管得太宽,劳累过度,都会影响健康;在劳力方面,老年人还应节制剧烈活动,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危险的动作。而五禽戏、太极拳这类运动,动中有静,对老年人是一种极佳的运动方式。但若过分懒散,一味放松形体,精神懈怠,反有碍养生。正如孙思邈所言:“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强所不能堪尔。”“老者之气血衰……故昼不精,夜不暝”,老年人普遍眠浅而少,睡眠当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的藏养原则。
3.4 老年用药,养气阴以藏养 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名中医邹社认为,“大体老人为药饵,只是扶持之法,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这就更具体地说明了老年病的调治,只能补元扶弱。一般情况下,不论是扶正,还是祛邪,药味不能过于浓厚,药性不能过于猛烈。邵老善于从养阴入手论治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肾阴虚证。认为肾水不能涵木,则阴虚不能制约亢阳而致高血压,肾水上不达心而致心肾不交,心火旺盛。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以利封藏,养肾之藏纳之性,可收到满意效果。针对老年呆证,肾虚精亏是心脑不交的重要病理基础,补肾藏精益气是交通心脑的重要方法,肾精足则生血养心、化髓充脑有源。邵老依此,临床创益智胶囊安神生智[7]。
4 结语
养生防病的方法在于道法自然,老年人养生的关键在于对五脏及精气血神的藏养。老年人体质渐衰,应遵古训“不妄作劳”,少参加费心劳神的社交活动,情绪尤应做到“藏”,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以养身兼养性。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根据老年生理与自然规律结合,用药当随时审量,灵活处之。藏养理论在指导老年养生防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加以挖掘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医论坛, 2014,(4): 11-12.)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