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邵念方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思路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向是:从化学、解剖学寻求物质基础的医学观,上升到从生命层次寻求自演化目标调节的医学观;从生物学上升到人类学;从疾病医学上升到健康医学;从对抗医学上升到生态医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是医学向高层次发展的途径和动力。因为中医学注重人体自演化调节、人类健康学和生态学;而西医注重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疾病学和对抗医学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将促进实现向高层次医学的跨越,这也是冠心病的研究发展方向。
    近十几年冠心病的西医和中医治疗均取得很大进展,在临床和研究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的相结合,实现上述向高层次医学的跨越,并针对冠心病的不同临床类型,采取最好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最佳疗效,这是中西医结综合治疗冠心病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本节提出以下思路以供参考。
一、中西医学术优势互补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冠心病病诊治中各有优势和特点,也各有不足,在诊断和治疗中以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同时也用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使中、西医优势互补,则是目前冠心病诊治的最佳选择。
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如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抗凝、溶栓、调脂等,对心绞痛一般能较快控制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可使闭塞冠状动脉再通和部分再通;抗血小板和调脂治疗还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对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患者,可应用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尽管西医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如药物的耐受性、耐药性及副作用,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普及性以及介入治疗的术后再狭窄等。
中医的诊治特点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注重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辨证施治和传统的治疗经验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最大优势,并蕴藏着巨大的有待挖掘的潜力。中医所应用的扶正固本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对冠心病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是任何西药无法替代的,现代研究证实这些治法有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改善冠脉循环,调节凝血和抗凝血过程,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能力等作用。中医药治疗在改善冠心病胸痛胸闷主要症状的同时,通过整体调节也明显改善全身的不适症状,如气短、乏力、出汗、失眠、精神抑郁、腰膝酸软等。此外中药毒副作用少,适于长期应用,也是其优势。与西药比较,靶向作用弱,用药后起效慢,不适合于急救应用,是中药治疗的主要不足。
在临床中,掌握中、西医治疗冠心病的各自特点,可采取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方法,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如稳定型心绞痛可用中医中药为主的治法,包括使用中药汤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针剂等,可较好地稳定和改善病情,同时避免长期用西药如硝酸酯类药等产生机体的耐药。但若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则选择以西药为主治疗,辅以中药,可较快地改善病情。又如西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32%~41%的再狭窄率影响了其远期疗效。针对这一不足,PTCA术后应用中医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嗪、丹参、水蛭、血府逐瘀浓缩丸等,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和血栓形成等作用,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提高PTCA的疗效。
二、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
辨病治疗是西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指导思想和特点。中医、西医尽管有不同理论体系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方法,但在同一种疾病的认识上常常有许多共性,并且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这些共同点被更多地发现和认识;而中、西医对同一疾病上的认识差异或者不同的认识方法,又常恰恰是二者相互补充的结合点。应用中西医结合思路治疗冠心病,是在全面掌握中、西医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规律以及转归预后认识的基础上,将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有机地结合。“病”的概念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辨病治疗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预见性。辨证施治是建立在辨病的基础上,它的特点是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以联系的、运动的观点分析疾病,辨明疾病阶段性的状态,所确立的证候揭示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等,以此为根据,制定对当前病变有针对性治疗措施。如患者心绞痛发作期,中医病机认为由心脉痹阻所致,血瘀、痰阻、寒凝、气滞等不同病因均可导致心脉痹阻,临床根据证候表现特点确定治则治法和方药,气虚血瘀者采取益气活血方法治疗,阳虚寒凝者用温阳通脉治法等。辨证施治的实质就是对疾病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去解决的法则。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冠心病,既明确了疾病发生的本质和病理生理变化,又注重了机体在疾病不同阶段时的整体状态,因此其治疗方法更切合临床实际,可取得更好的疗效。例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类型,尽管无心绞痛症状,但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心脏事件,与心绞痛有同样的危险性及不良预后。其诊断主要依靠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检查,而临床症状常常不明显。应用西医检查手段能够及时对本病做出明确诊断。而中医辨证论治,采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等治法及方药,对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采取中医或中西医综合方法施治,以消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
三、辨证施治现代化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治疗立法和用药能否准确,临床辨证是关键。传统中医辨证是应用“四诊合参”的方法确定证候诊断,较多依赖于病人感觉和医生的主观判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各项实验室或辅助检查方法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借助这些先进诊断仪器获取的资料,补充和丰富中医传统辨证的内容,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微观辨证。微观辨证使中医临床辨证走向现代化,必将促进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表明冠心病“虚”证与心功能测定指标有一定联系,心气虚、气阴两虚、气阳两虚患者的射血分数、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多低于正常,且气阳虚更为明显,说明冠心病虚证与心功能减退相关,扶正补虚的治疗可有益于心功能的恢复。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红细胞变形、微循环等改变有密切联系,其变化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客观指标,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疗效的评价。目前关于冠心病中医证型现代实验研究十分活跃,还涉及血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氧自由基、血管活性物质、红细胞ATP酶、纤维蛋白原等多项变化。其中许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在临床诊治中进行借鉴和利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重视非药物疗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主要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大类:①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纤维蛋白原升高等。②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饮食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③其他因素,如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A型性格、肥胖、男性、年龄等。分析以上危险因素,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有些是需要药物治疗的,如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但还有很多因素与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有密切联系。因此冠心病治疗还应包括针对危险因素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并且作为基础治疗应引起充分重视。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还包括中医学传统的多种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气功、理疗等。这些治疗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对止痛、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有一定疗效,并且简便易行,无副作用,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