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尚德俊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八法

2019.12.16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八法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从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开端,至70年代末,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1979年,著者出版《周围血管疾病证治》专著,总结六大治疗法则。80年代,完成总结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八法,现简述如下。
1.活血化瘀法
周围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但都存在血瘀共性瘀血、缺血、瘀斑、肿胀、粥样斑块、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因此,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都可以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特点。活血化瘀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血液粘度异常,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调整全身功能等作用,使疾病好转或治愈。活血化瘀法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坚散结等功效。临床适用于:①各种原因所致的动脉痉挛、栓塞、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②各种静脉循环障碍 (瘀血),发生静脉血液倒流或静脉血液回流障碍③对急性血管炎症(动脉或静脉)和急性淋巴管炎,常与清热解毒法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淋巴水肿、象皮肿;周围血管疾病稳定,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和进一步消除血管炎症。
2.清热解毒法
周围血管疾病多有急性血管炎症,以及寒凝瘀久化热,发生肢体坏疽继发感染或溃疡继发感染,常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热证,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清热解毒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也是主要的常用治法。清热解毒法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等功效。临床适用于:①湿热者,应清热利湿;②热毒炽盛者,以及红斑性肢痛症,应清热凉血;③热盛伤阴者,以及大动脉炎急性活动期,应清热养阴。
3.温经散
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是寒凝血瘀,阴寒证,肢体发凉怕冷,遇寒冷加重,或引起发作。可用温经散寒法,常与活血化瘀法、补气养血法和温肾法合应用。温经散寒具有温经散寒,回阳通脉,扩张血管,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作用。
4.温肾健脾法
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雷诺病、大动脉炎等患者,出现脾肾阳虚证全身畏寒怕冷,肢体冰凉,冷痛刺骨,身乏力,腰膝酸软无力,阳萎阴冷,胃纳不振等。可用温肾健脾法,常与补气养血法、活血化瘀法、温经散寒法合应用。
5.利水渗湿法
周围血管疾病常有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和血液倒流,充血瘀滞,以及肢体坏疽继发感染和淋巴系统受累,均可发生肢体肿胀,水湿壅盛(瘀肿)。故临床常用利水渗湿法:湿盛者,应利水渗湿;湿盛于热者,应利湿为主,佐以清热;湿热壅盛者,应清热利湿。
6.补气养血法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补气养血法主要用于: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或疾病恢复气血耗伤;②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趾 ()甲生长缓慢;③肢体慢性溃疡久不愈合;④患者出现虚实夹杂证候者。阴虚者当滋阴养血,阳虚者应补气助阳。临床上常根据病情补气与养血相合应用。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愈后,或病情处于稳定,常用补气养血法与活血化瘀法相结合治疗,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
7.软坚散结法
周围血管疾病有因痰瘀阻络、痰结痹阻而致者,瘀结凝滞,气血不得宣通,可以应用消痰通络、软坚散结法,并与活血化瘀法相结合应用。临床适用于:①闭塞性动脉硬化早期发现动脉壁钙化斑块,和出现肢体麻木、发凉、疼痛,紫绀或瘀斑,步行滞重,脉弦滑、弦硬;②血栓性浅静脉炎后期,肢体遗留硬结节、硬索状物,微肿胀痛,不易消退者;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呈硬索状,紧胀疼痛,难以消退者;④下肢静脉曲胀,小腿皮肤呈褐色或青紫色组织纤维性硬化淋巴水肿、象皮肿,肢体粗肿硬厚,干燥角化,色素沉着等。
8.镇痉通络法
周围血管疾病,肢体动脉痉挛、闭塞,严重血液循环障碍,常有肢体胀痛、剧痛和肌肉抽痛;急性下肢静脉栓塞,常出现肢体剧烈胀痛等。这都是所致。因此,临床上常应用类药物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具有解毒镇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取得满意效果。临床上,镇痉通络法与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相结合应用,可以增强解毒、镇痉、通络、止痛作用。临床适用于:①血管炎症:动脉和静脉炎症,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期,大动脉炎等;②肢体瘀血重症,剧痛者;③肢体痰瘀者,软坚散结法与镇痉通络法相结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尚德俊)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