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2019.12.1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刘政 侯玉芬
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专方专药
许多学者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探寻出不少疗效较好的固定方药。李玉幸等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拟丹参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蒲黄、泽兰叶)治疗DVTl34例,有效率100%,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小板粘附率和红细胞变形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也有差异(P<0.001~0.01)。林力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当归、赤芍、地龙、红花、桃仁、川芎、甘草)治疗DVT20例,明显优于对照组静脉滴注脉络宁、丹参注射液、川芎嗪(交替或联用)。结果:沉重感、疼痛、肿胀消失,Doppler检查静脉再通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张晓琳等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则,运用黄柏苍术汤(黄柏、苍术、双花、公英、地龙、元胡、蜈蚣、土茯苓、牛膝、车前子、川芎、红花、甘草)治疗50例,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8%,认为此方有促进和加速患肢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常宝忠以破血活血为大法,重用水蛭,拟复方水蛭通脉汤(水蛭、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三棱、莪术、当归、地龙)治疗18例,疗效满意。根据以上组方特点,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表明: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仍是当今治疗DVT的主要大法,结合疾病分期辅以清热凉血、健脾益气之品。虫类药水蛭、地龙、蜈蚣等已广泛应用,疗效较好,值得对其进一步研究,以研制出疗效更显著,服用更方便的药物剂型。
2 辨证论治
根据本病的分期,多数学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尚德俊将本病临床分为湿热下注、血瘀湿重、脾肾阳虚三型,进行辨证施治,常用方剂为四妙勇安汤加味,丹参活血汤,活血通脉饮,温阳健脾汤,同时服用四虫片,活血通脉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侯玉芬等运用此法治疗DVT311例,366条肢体,临床治愈157条肢体(46.72%),显效123条(36.61%),进步51条(15.18%),治愈与显效率为83.33%,总有效率98.51%,认为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反之,越差。周围型DVT的治愈率高于中心型和混合型。陈柏楠等运用同样的方法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栓形成68例,也取得显著疗效。也有人将其分为湿热、脾虚湿盛二型。湿热型,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则,阎领全拟利湿消炎汤、李在明以仙方活命饮加味;脾虚湿盛型,阎氏择用健脾渗湿、活血通脉之防己黄芪汤加减,李氏方选真武汤加味以益气温阳、利湿化瘀,均获满意疗效。杨修身等根据DVT的分期分别施治。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拟清热利湿汤(川牛膝、生石膏、防己、萆薢、桂枝、桑叶、滑石、通草、丹皮、黄芩、薏仁、杏仁、金银花、红花);慢性期,治以益气活血汤(党参、川牛膝、防己、萆薢、桂枝、茯苓、通草、苍术、黄柏、红花、丹参、薏苡仁、泽兰)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65例,临床治愈52例,显效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6.7%,认为在急性期用石膏、金银花、黄芩、杏仁入肺经清气分湿热,可防止肺栓塞。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书桂运用罂粟碱加消栓灵静脉滴注治疗DVT及其后遗症,与对照组(川芎嗪)比较,经Ridit分析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的优势。侯玉芬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大剂量的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DVT30例,疗效显著,临床治愈19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复查血液流变学各种参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初春英等以复方蛇丹注射液(蝮蛇抗栓酶0.5~0.75U、丹参注射液10~2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1)静脉滴注,口服脉痹汤,同时以静脉1号(川乌、草乌、当归、赤芍、红花、桃仁、没药、乳香、川牛膝、血竭、姜黄、秦艽、五加皮、威灵仙、土茯苓、黄柏、黄连、木瓜、丹参、蒲公英、地丁、大黄)行中药离子透入,治疗50例,治愈25例,显效14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2%,与同期的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臧广生等报告围产期妇女髂股静脉血栓形成226例,采用大剂量尿激酶为主,首次用量100万U,总量500~700万U,辅以中成药脉管炎片、通塞脉片,以及去纤药蝮蛇抗栓酶等。综合治疗,近期复通率90.5%,有效率100%,认为疗效与发病时间有关,发病5天以内接受治疗者,多能在1周内主干静脉复通。葛玮根据尿激酶可以直接激活血栓内的血浆素原,使血栓得以溶解的机理,采用大剂量冲击的方法(80~100万U)经足背浅静脉注射,同时静滴脉络宁,口服通塞脉片,治疗19例,治愈13例,好转4例,有效率89.5%。
4 手术治疗
目前DVT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取栓疗法,对此各家认识不一,张纪蔚等治疗急性DVT83例,89条肢体,分手术取栓组(48条肢体)与尿激酶溶栓组(41条肢体),治疗后随访1~10年,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32.5%和45.5%;淤血性溃疡发生率前者10%,后者24.2%。认为Fogarty导管取栓术有利于保护患肢静脉瓣膜功能,促进盆腔建立侧支循环,尤其股腘静脉瓣膜功能的存在是预防DVT综合征的关键。赵军等采用髂股静脉取栓术和顺行性静脉取栓术,辅以溶栓及抗凝的方法,治疗14例,经平均11.5个月的随访,治疗优良率为78.6%,认为取栓后打通了深静脉回路,使溶栓剂最有效的发挥作用,并减少了溶栓剂用量,避免了出血并发症。顺行静脉取栓术,不仅可取出深静脉血栓,而且不损伤静脉瓣膜,从而可降低DVT后遗症的发生率。景在平采用血管镜监控取栓术和局部溶栓术,认为血管镜可以直接监控气囊充胀的程度,在直视下进行取栓,并可指导局部溶栓治疗和决定是否行静脉交叉旁路术,对本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戴显伟等改进传统Fogarty导管取栓术,切口近侧髂股静脉内血栓用透明导管负压抽吸出,切口远侧深静脉内血栓采用驱血带挤压法,近期疗效较为满意,认为此法可将血栓较彻底地驱出,又能完整地保留静脉瓣膜。
5 实验研究进展
王健等从清营凉血角度立论,避开现代医学溶栓疗法和手术取栓的适应范围,采用清营I号对兔颈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进行分期论治及分组对比观察,并对体内、体外血栓长度、干湿重量、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进行同期检测。结果表明清营I号能较显著的提高t-PA、降低PAI活性作用,以早期作用明显;同时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时间,其作用从中、晚期逐渐加强。当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时,疑血酶时间亦延长,两者具有一致性,在不同治疗分期内,随着功能的变化,其血栓长度、干湿重量随之改变。认为清营凉血法治疗DVT优于单纯活血化瘀疗法。金星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206例,并进行体外血栓的检测。结果:①患者组的体外血栓各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②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其体外血栓各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01);③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体外血栓各值明显改善(P<0.05~0.001)。臧广生等通过对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T3、T4、r T3和TSH以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病人均存在低T3、低T4、高rT3血症,提示血清甲状腺激素同病人预后及转归密切相关,血清T3<0.5nmol/L者病情危重,血清T4<50nmol/L者预后不良,认为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和白细胞介素Ⅱ的测定可作为病情监控及预后判断的标准。
(发表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