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辨证论治规律
2019.12.16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辨证论治规律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为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而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肢体溃疡或坏疽。尚德俊教授诊治ASO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ASO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是其重要经验之一。
1.血脉瘀闭是ASO主要病机
研究ASO的辨证论治规律,首先要符合ASO的病变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累积增加,是ASO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动脉狭窄、闭塞,血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肢体的需要量。由于ASO的病理过程和病理生理特点符合中医学“血瘀”、“ 痰结”的理论,因此瘀血阻络,血脉闭阻,是ASO主要病机,也应是ASO辨证论治规律研究思路的出发点。活血化瘀法是治疗ASO的主要法则,应贯穿于ASO治疗的始终,临床上要根据中医辨证,灵活应用活血化瘀疗法,并总结出益气活血法、温通活血法、清热活血法、活血利湿法滋阴活血法、行气活血法、通下活血法、养血活血法、活血破瘀法、补肾活血法等活血化瘀十法。
2.既重“诊病”,又须“审证”
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尚德俊强调既要明确现代医学ASO的诊断和分期,又要辨别ASO发病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特点,使现代医学诊断与传统医学的辨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这样,充实了诊断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全面性。ASO病变早期或是病变较轻,肢体动脉搏动尚好,无“证”可辨,但是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动脉粥样斑块,动脉壁增厚,有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等,这是病变早期典型的痰瘀证,应用活血通络,化痰软坚法治疗。病情进展血管狭窄闭塞,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肢体疼痛、皮肤紫绀,或坏死,这是典型的血瘀证表现,宜应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
3. ASO的辨证要点
对ASO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提出ASO的辨证论治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肢体特别发凉怕冷:ASO病人肢体发凉、怕冷,皮温降低,失去应有的耐寒能力,呈苍白色,这是ASO发生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瘀血表现。如遇寒冷,肢体发凉、怕冷加重,冰凉、呈苍白色,为寒凝阻络,经脉血瘀证,宜用温通活血法。药选熟地黄、炙黄芪、鸡血藤各30g,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各15g,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角霜(冲)各10g,地龙12g,麻黄6g。
3.2 患肢皮肤紫绀:肢体发凉、怕冷,持续性紫绀或肢端出现瘀斑、瘀点,为病久气血不通,血脉瘀闭,属血瘀重证,宜用活血破瘀法。药选丹参、赤芍、当归、鸡血藤、桑寄生各30g,川牛膝、川芎、炙黄芪、土鳖虫、郁金各15g,蜈蚣5g。
3.3肢体疼痛:ASO患者年老久病,体弱气短,行走下肢乏力、疼痛,四肢不温,小便不利,为肾亏不足,宜用补肾活血法。选用熟地黄30g,川续断、怀牛膝、桑寄生、鸡血藤、山药、淫羊藿、补骨脂、云苓各15g,当归、川芎、威灵仙、丹参、赤芍各12g,白术10g。ASO患者趾(指)和足部出现固定性持续性剧烈疼痛,一是肢体严重缺血,二是肢体发生溃烂的先兆,多属血瘀日久,脉络闭阻的血瘀重证,应重用活血化瘀药物。突然发生肢体剧烈疼痛,同时伴有肢体厥冷,皮肤苍白和紫斑,感觉丧失,活动障碍,表现为5“P”征,则为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破裂导致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或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并发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属于气血骤闭,脉络瘀阻的急性动脉血瘀证。为血瘀重证、实证,应活血破瘀,通络止痛,选用丹参、红花、金银花各30g,赤芍、土茯苓各60g,当归、川芎各15g,土鳖虫、全蝎、地龙各10g。
3.4肢体溃疡和坏疽:ASO患者发生肢体溃疡或坏疽,多属于瘀血停聚,瘀久化热的重证。应注意溃疡和坏疽的诱因、时间、部位、范围,创口情况,坏疽界线是否清楚。溃疡继发感染,局部红肿热痛,脓多,有坏死组织都属瘀热证、热毒证。应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凉血、滋阴。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30g,玄参、当归、生黄芪、生地黄、丹参各15g,牛膝、连翘、漏芦、防己各12g,黄芩、黄柏、贯众、红花各10g,乳香、没药各3g。溃疡处如果见到肉芽红活,脓多质稠,说明气血尚充,血瘀易祛,毒滞易消。溃疡干枯无脓,肉芽灰淡,脓水稀少,或坏疽界限不清,疮口久不愈合,为气血不足,应用托里解毒法治疗,选用生黄芪、党参、金银花、鸡血藤、石斛各30g,当归、丹参、赤芍、地丁、蒲公英、川牛膝、白术各15g,生甘草 10g。
3.5舌苔与脉象:临床上观察舌苔与脉象的变化,对了解ASO的病情轻重,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以及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等,均有较大的指导价值。肢体轻度坏疽感染,可出现黄苔而舌质红绛,为瘀热证,宜用清热活血法。肢体严重坏疽继发感染,高热,可出现黄苔或黑苔,而舌质红绛或起芒刺,为热毒证,热极伤阴,宜用清热滋阴凉血法。肢体缺血常见白苔而舌质红绛或有瘀斑,为血瘀证,宜用活血化瘀法。肢体麻木、发凉常见舌质淡,苔白,或舌体胖。脉象弦滑、弦细、弦涩,为痰瘀证,可以应用活血通络,化痰软坚法治疗。
4.重视外治疗法的应用
患肢发凉、疼痛,呈苍白色,为阴寒证,宜用温通活血法,应用回阳止痛洗药、温脉通洗药,煎汤乘热熏洗患肢。患肢发凉、疼痛,呈紫红色,为血瘀证,宜用活血化瘀法,应用活血止痛散、活血消肿洗药,煎汤熏洗患肢。足趾有甲沟炎或溃烂感染时,为热毒证,宜用清热解毒法,应用解毒洗药、四黄洗药,温洗患处,外敷黄连膏等换药。肢端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为气血不足,宜用生肌敛口法,应用溃疡洗药、艾黄洗药,浸洗患处,撒布生肌散,外敷玉红膏油纱布换药。应用外治疗法,对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控制感染,促进创口愈合,常常能取得显著疗效。
(秦红松 陈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