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尚德俊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刻骨铭心的教诲刻骨铭心的教诲

2019.12.16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刻骨铭心的教诲

 

陈柏楠  刘明  秦红松

 

初识王嘉桔教授,是1987年在上海全国周围血管疾病讲习班期间,尚德俊教授把我们几个年轻人介绍给他,我们都称他王老师。他那高大的身材和风趣的谈吐,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们对王老师是仰慕已久,经常在医学杂志刊物上拜读到他的论文,科里的老同志都与他有很深的交往,每当谈到他时,总是十分敬重。为了提高我们医院血管外科技术水平,先后派我们到白求恩医科大学进修血管外科,使我们有跟王嘉桔教授系统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也使我们深深地了解了王老师。

王老师是医学前辈,著名的血管外科学家,有宽大的胸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并且待人相当真诚、谦和。在与他相处的交往中,从未感到“代沟”的存在;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使我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我们在一起谈社会、谈理想、谈生活,而谈论最多的是医学专业问题,谈得最少的是他自己。在社会和理想问题上,他是长者,给我们许多引导和启迪;在医学知识上,他是严师,给我们许多教诲和指导;在生活问题上,他是朋友,给我们许多帮助和鼓励。每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王老师,因为只要向他提出帮助的需求,他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最大的帮助、指导和鼓励。十几年来,请他协助解决的难题有许多许多。记得有一次为了业务发展趋势的问题,当面向他请教,他分析了发展趋势的方向,问题形成的原因,各自的利弊,并指出了采取的措施。思路清晰,思维敏捷,精深透彻,论理充实,结论明确,让人在心平气和中受到很多教益。在交往中,他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最注重的是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所谓思想建设是,让我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思潮和各种现象,正确对待金钱和事业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虽然他已是70高龄,但他并不守旧,思想相当活跃,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尽管我们也有争执,也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但他总是用具体事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教诲我们,而从不用大道理搪塞我们。所谓理论建设是,十分注重我们在医学方面的发展。这些年来,从他那里得到的各种资料、文献、书籍不计其数。他是学者,十分爱书,但只要我们需要,他会毫无保留地赠送给我们。他曾在信中多次提到:“只要你们需要,我会倾注全力帮助你们,我所有的图书资料,你们可以随时调用。”在他送给我们的书中曾这样写到:“书,它记录着前辈和同代人的聪明才智、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多读书,读新书,它会给你带来新的信息,新的理论,新的经验和新的技术。希望你把读书当做一种享受,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自己工作的动力”。“假如你要在医学的天空飞翔,中医和西医理论就是你有力的翅膀,要学习,要掌握,要运用,要发展,不要辜负师友的希望。”这是刻骨铭心的教诲,是鞭策,是殷切的希望,感人肺腑,永远难忘!

在与王老师交往中,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悟到其治学之道。血管外科是新兴学科,知识更新很快,他总是很敏锐地捕捉其最新进展,及时总结归纳,形成系统的认识,不时以论文、论著的形式介绍给国内同行。这些学术成就,并不是他有什么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而是勤奋。70多岁的老人,没有间断过跑图书馆,多年积攒下来的一摞摞资料卡片,他长期伏案读书的研究室桌下水泥地板上出现一双深深的脚印,这是给予我们更珍贵的学习精神。从他在50年代,利用简便设备拍下的一帧帧血管造影片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不是怨天忧人,而应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奋勇前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王老师的为人,他那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博大胸怀,对我们这些年轻进修学生总是给予热情真诚的帮助。为了回答解决一些学术难题,他要查阅许多资料,尽量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答复,甚至提供珍藏的资料。对待病人,更是急病人所急。每次随他出诊,慕名而找他看病的病人总是很多,不管有多累,他总是仔细地处理每一个病人,没有训斥病人,更没有贬低别人的自我吹嘘,只是围绕病人的病痛,明确诊断,采取最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措施。他就是这样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服务而感到宽慰,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的习惯。他就象一名普通医生出诊、查房、会诊、参加血管造影,到手术室……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全心致力于我国血管外科事业。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懂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任何时候他都会给别人以指导。他是一个洞悉力极强的人,他提出了今后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的设想与展望。

做为医学前辈,王老师有着宽大的胸怀,甘为人梯,总是激励我们学习,不断进取,希望我们早日成才,能够超越前人,使医学事业快速发展。每当我们把科研设想告诉他时,总是运用他丰富的知识,为我们拓展科研思路,完善课题设计,并为我们提供最新的有关文献资料,而且不断地询问科研进展情况,及时解答科研中遇到的难题。每当我们发表学术论文,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时,他总是及时来信祝贺、鼓励,同时也十分诚恳地指出其中的不足。每当同他谈论到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会不断追问不详尽处,直到满意为止。他是个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看到我们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取得很小的成功,都会令他十分高兴;当我们没能按计划完成工作或工作中出现错误时,他会十分生气,并声称要“罚”我们,而最使他伤心的则是我们放松学习,疏忽工作,不求进取。在多年交往和书信往来中,他没少“训”我们,总是不断地询问:你们在看些什么书,开展了什么新的工作,搞什么研究,总结什么经验……让人有一种紧迫感,催人奋进。

王嘉桔教授的做人、学术风尚和高尚医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在与王老师十几年的交往中,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太多。每次见面都是匆忙,难得长谈;每次分别,又都是恋恋不舍,但又无可奈何。常在夜深人静时,翻出王老师的一封封来信,细细品读,字里行间充满着温暖、关怀和期望,感人至深,总觉得有一种力量在鼓舞我们前进。一生中能够结识王嘉桔教授这位德高望重、博学多识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之大幸。让我们道一声:“谢谢您,王老师。”王老师曾以居里夫人名言勉励我们:“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本身就会有甘美,本身给人们以愉快,就是酬报,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寻得了快乐。”我们会永远刻记在心底…… 

199810月于济南)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