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实践·追求
2019.12.16勤奋·实践·追求
——我的中西医结合道路
尚德俊
倏地时光飞快流逝,迈进21世纪,我真的感到时间紧迫了。我扪心静思自已所走过的充满欢乐和艰辛的道路,更难以忘却我走过的中西医结合道路,永远不能忘记敬爱的中医老师和老同学,永远不能忘记对我关怀、支持和帮助的真诚善良的人……
闯进社会生活
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55年夏季,我从山东医学院毕业。我被祖国统一分配来到辽宁省锦西县卫生院(当时的县人民医院)。锦西县城狭小荒凉,如同关内的小镇一般。当我走进县卫生院的大门,横在我眼前的是,像火柴盒一样的土坯房屋,房顶长满了杂乱的野草,随风不停地飘荡着。看到了这种情景,我的全身冒出了一股凉气。心想:在这里能站住脚吗?院办公室就设在一间土屋里,接待我的是一位老外科医生,在全院威信很高的许杰院长。
但我没有忘记祖图和人民的培养,我以炽热的心和真诚,满怀激情,投身于紧张、繁重的临床外科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一个寒冬的深夜,狂风呼叫,病房收进一位急腹症的病人,我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许杰院长看完病人后问我:“诊断明确吗?”我说:“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诊断可靠。”许院长用期望的眼光,毫不迟疑地对我说:“那就准备开刀吧。你是主刀,我当你的助手。”当时县医院并无暖气,我和同事弄来木材,把手术室的壁炉(建筑在手术室墙角内的大铁桶——煤油桶)烧得通红,室内的寒气渐渐消散……我利索、轻快地在县医院施行了第一例阑尾切除手术,只用30分钟。我没有想到许院长能当我的助手,使我十分敬佩和感动。手术后,从许院长的微笑中,我得到承认和鼓励。这也许是前辈对我的外科工作的考验。
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我开展普外、急腹症、肛肠疾病、创伤等的诊治和手术治疗,出诊到农村、矿区,为工人、农民诊治疾病。许杰院长全力支持我的工作,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他识才爱才,我因缺乏经验,临床医疗中发生缺点和过失时,他总是充满诚挚地鼓励我前进,从不训责我,处罚我。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在他的前额和眼角外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他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他正直善良,热情豁达;他真诚纯洁,坦率淳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对我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是为我所坚守的做人的准则和品德。
我深感知识贫乏,缺少临床经验,我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发愤读书。我经常贪婪读书至深夜,想把白天遇到的疾病和难点,都能在夜读中消化吸收或得到解答。我不断积攒知识,积聚力量。在艰苦的环境里,广泛的临床外科实践,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打下了比较好的临床外科基础,开阔了思路,受到了锻炼。我是在前辈、好老师、好领导许杰院长的扶植和指导下,从医学院毕业后,闯进社会生活,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这段充实、愉快、美好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认真学习中国传统医学
是走上中西医结合研究道路的基础
由于我的勤奋和出色工作,1956年夏季,我被选派参加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系统学习中医班(天津市中医研究班)。我是带着复杂、疑虑的心情去学习中医的。贯彻党的中医政策,按照“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方针,我虚心刻苦,努力钻研,经常凌晨3、4点钟悄悄起床,走进那间静谧的教室,攻读四大经典著作——理解、记忆、体会。经过6个月学习之后,逐渐克服了中医古典文献深奥不易理解的困难,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诊断和治疗知识等。由于我从事外科专业,在学习班后期,到南京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临证实习针灸、内科等,又特别到全国著名的苏州市中医院实习外科。我总是争取跟随多位著名老中医、中医专家临证实习,虚心学习他们的诊疗经验、用药规律和特长,以开阔思路,学到更多的知识。1958年,我写出《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主要收获与体会》和《针灸疗法治愈扭伤病例介绍》两篇论文,被中医老师评为西医学习中医的最好论文,分别发表在北京《中医杂志》和《江苏中医》。这是在学习中医班我首先发表论文,也是我第一次发表论文,引起重视和反响。经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认识到我国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宝贵经验,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消除了我的疑虑。天津市卫生局哈荔田局长(著名中医专家、兼中医研究班主任),很关心我,看重我,给我许多鼓励、支持和指导,使我顺利学完中医……我永远感谢恩师——哈局长!1959年,学习中医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第一名优秀学员,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唯一金质奖章和证书。我作为学员代表在毕业典礼大会上发言,表示决心:“虽然结束了在中医研究班的学习阶段,但这不是从此而停止了学习,而是重新走上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的艰苦道路……”。这次新的令人难忘的学习,使我走进学习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大门,走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道路。
潜心研究
第一部学术专著的诞生
临床实践是研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是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源泉。我虽然担任繁忙的临床外科手术治疗工作,还是跟随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和著名骨伤科专家梁铁民等,广泛临证看病,积累了大量病例,很有启发,收获很大。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应用中药煎汤熏洗患处,对治疗外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和皮肤病有良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而现代医学外科则缺乏这方面的治疗经验。我国传统医学还缺少有关专著,只是散在于各种医学文献里。于是我决心研究我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我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的病例,以及治疗效果和反应等,了解熏洗治疗的病种和范围。同时,我广泛阅读历代医学名著和现代医学文献,摘录和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那时,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我忍受着饥饿,利用业余时间默默无闻撰写书稿,有时通宵达旦。1963年初,我将撰著的《熏洗疗法》书稿投寄山东人民出版社,只是作为初次的尝试。由于艰难困苦的生活,书稿是用质量低劣的粗黑稿纸写成的。但不久,责任编辑张舒普同志亲自来到医院,告诉我书稿己被采用,准备出版,同时拿出他审阅后认真工整写的推荐评语给我看,征求我的意见。还说了一些鼓励我的活,并没有过多指出我书稿的不足之处和缺点。我写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真的要(1964年)出版了,这使我多么高兴啊!那时,我是年轻的外科医生,未经任何人介绍,却受到舒普同志诚挚、热情的帮助,使我内心里十分感动和感到温暖。1972年和1976年,此书两次修订再版,对疾病的种类、作用原理等补充修改,都是在舒普同志的亲切指导下进行的。这是我学习中医后,完成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和收获,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突出重点
开拓周围血管疾病研究新领域
在学习中医理论之后,还必须通过临床实践,继续努力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以便积累经验,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在天津学习中医时,我看到中医老师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疗效,引起我的重视和兴趣。学习中医毕业后,在学习和继承著名外科专家张瑞丰、李廷来临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从中医中药治疗脉管炎一个疾病为开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病串证,同病异治,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经验。同时,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治疗研究脉管炎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动态。20世纪60年代中期,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调整了原有治疗方剂;1964年,在我国首先研制创用四虫丸(虫类药物),并相继创用活血通脉片、通脉安等著名有效药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1969年,我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221例脉管炎经验(长篇论著,约3万字)。1971年10月,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在济南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交流会议,我在大会报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经验,并受会议委托,由我主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防治手册》一书(1972年出版)。70年代末,总结脉管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规律,取得满意效果,使绝大多数病人保存了肢体,避免截肢。从中医中药治疗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历了l0多年时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荣获国家一级成果奖,我被授予全国医学科研先进工作者。这是我学习中医后,取得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重要成果。
自1971年起,我对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的活血化瘀疗法进行重点研究,无论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得成功和受到启发,全国中西医结合脉管炎学术会议之后,我根据我国传统医学血瘀证和异病同治的理论,以证带病,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出现血瘀共性——瘀血、缺血、瘀斑、肿胀、粥样斑块、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甚至出现溃疡或坏疽。因此,各种不同的周围血管疾病,都可以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活血化瘀法治疗。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特点。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在全国科学大会鼓舞下,我一鼓作气,总结临床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没有草稿,一次写成功。1979年,在我国首先撰著出版《周围血管疾病证治》一书,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雷诺氏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等),总结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法则和具有一定水平的辨证论治规律。从中医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个疾病,发展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历了20年时间,此后,我又总结周围血管疾病活血八法和治疗八法。为此,1980年10月,在我国,首先在济南召开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此后,我积极参与创建全国周围血管疾病学会工作。1983年11月,召开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暨全国首届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我被选为全国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9年任主任委员。
20世纪80年代初,我提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已成为我国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独特疗法,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新了某些治疗学观念;在提高疗效和降低截肢率,以及促进肢体缺血性创口愈合等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989年,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87例临床分析》重要论文,虽然大多数病例为坏死期,占了71.06%,取得临床治愈率44.44%,显著好转率43.41%,共占82.85%;施行趾部分切除缝合术,术后创口愈合优良率81.25%,截肢率为10.34%,使大多数病人保存了肢体,避免截肢。由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治疗,能够促进肢体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血液循环,为手术切除肢体坏疽创造了条件,手术可以取得成功。同时,截肢平面可以下降,一般施行膝下小腿截肢(在动脉闭塞部位之下)就能获得成功。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点,与传统手术治疗观点有所不同。因此,1989年,获《山东医药》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同年,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988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1992年,获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证书。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和血瘀证学说,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起来的。我撰著出版的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专著还有:
l.《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83年)。
2.《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1990年)。
3.《中西医结合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1995年)。
4.《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998年)——我国第一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专病研究学术专著。
5.《周围静脉疾病学》(2001年)——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周围静脉疾病学专著。
这些学术专著的出版,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对创立我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推动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泛临床实践
研究发展中国传统外科学
中国传统医学为宏观整体医学,重视辨证和动态变化,概括性强,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医学为局部微观医学,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同步发展起来的,重视实验研究,观察仔细、具体,针对性强。这两大医学体系同属于自然科学,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都是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防治的科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互补性结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体系。在临床中,以现代医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外科疾病作出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研究,即以病为纲,病证合参,既有整体观念,又不忽视局部变化,充实了诊断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全面性。1986年,我主编出版的《实用中医外科学》和1995年主编出版的《新编中医外科学》两部专著,就是在中西医结合思想指导下写成的,突破传统疮疡的范围,以现代外科疾病为纲,按照系统、部位总结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外科学的理论和丰富了临床内容。
临床外科实践中,我认真观察手术治疗的病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如脾机能亢进的病人,肝脾肿大,固定胀痛,身体虚弱,舌质红绛或有瘀斑,为慢性气虚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后,病人身体情况明显好转,血细胞升高,脾脏缩小,此时施行脾切除术,可见脾脏变软,容易切除,手术中出血、渗血较少,手术后病人恢复较快,创口愈合顺利,并发症减少。我还发现外科手术后病人多有阴虚血瘀表现,于1976年创用术后汤,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后病人,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滋阴活血作用,对防止创口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等,有显著效果。原来我的研究课题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来由于重点研究周围血管疾病,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感到很可惜,很可惜。
外治疗法是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疗法,是学习中国传统外科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这是中医老师经常指出的,引起了我的重视。当我广泛阅读我国传统医学文献时,深深被外治疗法宝贵的经验和突出成就所吸引,使我痴迷,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应用外治疗法的经验,也创用一些外治方剂。经过20多年的学习、实践、积累,从现代外科角度,对我国传统医学外科领域的外治疗法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终于在1992年出版《外科外治疗法》一书,既保持我国传统外治疗法经验,同时吸收了现代外治疗法的新经验。我最近完成的《外科熏洗疗法》专著,全面总结外科领域(外科、周围血管疾病、骨科等)的熏洗疗法的经验。
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取得成就,才使我走进外科血瘀症学术研究领域。自1971年以来,我对外科血瘀症疾病及其活血化瘀疗法进行重点研究。经过六年的艰辛,数易其稿,1993年出版《外科血瘀症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外科血瘀症学专著,创立外科血瘀症学和外科疾病瘀血理论,总结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血瘀症及其活血化瘀法治疗经验,发展了中国传统外科学、传统“瘀血”理论和实践,而且丰富了现代外科学理论和临床内容。
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40多年来,我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勤奋学习,执著追求,善于将普通临床治疗富于研究的内涵,对外科领域的研究甚为广泛,论著颇多。我撰写出版12部学术专著,同时还相继发表:《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溃疡的临床观察》(1965年)、《胃大部切除革除“两管一禁”临床处理》(1978年)、《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的应用》(1980年)、《祖国医学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1982年)、《外科“围药”研究》(1985年)、《闭塞性动脉硬化截肢手术问题》(1990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1993年),《重视从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周围血管疾病》(1998年)《周围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和突破口的思考》(2001年)等近80篇学术论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有很大影响。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虽然经历了风吹雨打,艰难险阻,但我没有屈服,没有谄媚乞求,始终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许多困难和阻力,终于实现了学习我国传统医学的诺言……
我没有忘记妻子秦川秋同志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我的学术成就和事业成功,有她的一半功劳。她是我的好“政委”!她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40多年来,我是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进步的。我没有虚度年华而悔恨,没有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在学术上和事业上的成功在于:没有出卖自已的良心,没有出卖自已的灵魂,没有在嫉妒和诽谤面前退却,而是挺起胸膛勇敢地前进!
1995年8月,初稿
2001年10月6日~31日,修改
于山东省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