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林慧娟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林慧娟教授诊治心律失常经验及学术思想探讨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林慧娟教授诊治心律失常经验及学术思想探讨
    林慧娟教授业医40余年,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与教学科研,她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学风严谨,经验丰富,对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有着很高的造诣,为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林慧娟名老中医工作室。现将林慧娟教授诊治心律失常学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辨证特色
㈠首辨虚实 
林慧娟教授认为,心悸证候特点多为虚实夹杂,辨证时,要注意分清虚实的多寡,以决定治疗原则。在分清虚实的同时,她还注意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她体会到,惊悸发病多与情绪有关,且多为阵发性,实证居多,病势轻浅。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常持续心中惕惕,不能自控,病情较重,每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㈡详辨脉象 
林老师在临证时非常重视患者的脉象,她认为观察脉象变化是心悸辨证中重要的客观内容,心律失常是心脏搏动频率与节律的异常,这种异常变化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必然呈现反映其各自特点的脉象。如窦性心动过速出现数脉,窦性心动过缓出现缓脉,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表现疾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则为迟脉。早博患者多为促脉,少数心率慢的早博患者则表现为结脉等。各个脉象也有其相应的主病,如数脉、疾脉、促脉主热,而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故林老师认为临床辨证首先应弄清脉象,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有了正确的治疗方向。
㈢明辨病情 
林老师认为对心悸的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的原发疾病综合加以分析,以提高辨证准确性。
    她认为急性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多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冠心病所伴发的心律失常多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或气虚血瘀;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多属心虚胆怯、或阴阳不调、心神动摇;风心病引起的心悸,以心脉痹阻为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外侵,内舍于心,常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而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多为心阳虚衰。
二、分型论治述要
林慧娟教授认为,心悸虚证治当补益心气心血,调理阴阳平衡,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并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实证治当宽胸理气、化痰清热、活血化瘀,并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之多少,攻补兼施,或以攻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㈠对于脉象为数脉、疾脉、促脉等的快速型心悸,林老师总体上分为虚实两类。她认为虚证为心虚失养作悸,实证为心被邪扰作悸。虚证治疗主要分型有心气不足(保元汤、生脉散、心悸2号)、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十味温胆汤)、心阳不振(桂甘龙牡汤、茯苓四逆汤)、心阴亏虚(补心汤、天王补心丹)、气血两虚(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实证治疗主要有心肝火旺(泻心汤)、痰浊阻滞(温胆汤、小陷胸汤)、气滞心胸(心悸3号)、心血瘀阻(丹参饮、血府逐瘀汤);虚实夹杂者有阴虚火旺(朱砂安神丸、二阴煎、心疾宁)、气虚血瘀(心痛宁方)。
㈡对于脉象表现为缓脉、迟脉、结脉等属缓慢型的病人,林老师认为其病因病机为心肾阳虚或阴寒内盛,在临证时也要分清虚实。虚证有心阳虚弱(人参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脾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九);实证有痰湿阻络(六君子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心脉瘀阻(心痛宁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胸阳痹阻(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
三、常见心律失常治验
㈠早搏:林师根据早搏的脉象特点,将早搏病人分为促脉类和结脉类,促脉类早搏多属气阴两虚,郁热内蕴,常兼瘀血;结脉类早搏常因气滞痰阻,心脉不畅;治疗上促脉类早搏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安神,心悸2号加减;结脉类早搏理气化痰宽胸为治,偏于气滞者心悸3号加减,偏于痰湿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或瓜蒌薤白白酒汤。
㈡心房颤动:林师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疾病,以心脏气血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湿为标。在治疗上常分为以下3型:①气阴两虚:方选生脉散、心悸2号等;②阴虚火旺:方选心疾宁等;③心血瘀阻或痰瘀阻滞:方选桃仁红花煎、丹参饮、黄连温胆汤等。
㈢窦缓、病窦:发病机理多为阳气虚损,心阳不振,无力鼓动血脉或寒凝血脉,阳失温煦。治以温阳益气,养血通脉。林师常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生脉散,取得了较好疗效。
㈣房室传导阻滞:多由心脾肾气阳亏虚,寒痰瘀血痹阻所致。治疗以补气温阳、化痰活血为原则,林师常用保元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对病程较长,阴阳气血俱虚者,林师自拟保心方为治,屡获良效。
四、心律失常原发病治疗
在临证时,林师善于结合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疗效。
㈠病毒性心肌炎:林师认为正虚邪侵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主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分为3期治疗:热毒侵心期,清咽解毒方;正邪交替期,解毒养心饮;阴(气)虚内热期,心疾宁。慢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多为本虚标实,治疗关键在于益气养阴、清热化痰逐瘀。
㈡冠心病: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多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痹阻,治疗上应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宽胸宣痹为主。常用心痛宁为主,联合心疾宁或心悸2号加减。
㈢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林师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心神扰动,心脉瘀阻所致,初期多实,中期虚实并见,后期多虚,治疗分别给予自拟的降压系列方和心疾宁等,用药上注意选用既能降压,又有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如葛根、虎杖、元胡、黄连、钩藤、三七等。
㈣心力衰竭:林师认为心衰主要沿循气阳亏虚、瘀血阻滞、水饮停蓄、气阴两虚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中心气心阳亏虚为本,是本病的病理基础;瘀血、水饮为标,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上,林老师主要运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以及自拟的强心灵方治疗。
五、林慧娟教授诊治心律失常学术思想探讨
㈠林慧娟心律失常学术思想源流及形成: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范畴,林慧娟教授在研究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她勤求古训,善用经方古方,但又师古而不泥古;她善于向现代医学学习,借助现代科技研究、发展中医。在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见解、辨证规律和临证特色,心律失常学术思想已然成型。
㈡林慧娟心律失常学术思想浅探:
⒈发病重视心脏气血阴阳变化,尤其是心气心阴的失调。林老师认为心律失常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气滞、血瘀、痰饮、火邪扰乱心神所致。心有心气、心阳、心阴、心血之别,心之气血阴阳失调,必将影响心藏神、心主血脉的功能。心不能藏神,或心神失养,或心悸不安。病机演变过程有气(阴阳)虚、气滞、寒凝、痰饮、火旺不同,但最后大多是血脉瘀阻、心失所养,临证尤以气阴亏损为多,符合“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规律。心肝肾阴不足,心脏失于滋养或水不涵木,心肝火旺,都可导致心悸发生。
⒉辨证分虚实快慢不同。在辨证时,林老师善于根据脉象,或结合听诊、心电图等区分快慢不同,进而再以阴阳虚实为纲分治。虚症多为心虚失养作悸,实症多为心被邪扰作悸。虚证有心气不足、心虚胆怯、心阳不振、阴血亏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实证有心血瘀阻、痰湿内盛、气滞心胸、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等,虚实夹杂证有阴虚火旺、气虚血瘀等。此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意客观化验检查,知病识证、病证结合,是林老师的又一临证特色。
⒊治疗着眼整体,补虚祛实,尤善滋阴降火。林老师反复强调,中医治疗重在整体治疗,在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常需标本兼治。强调纠正气血阴阳之亏损,祛除痰瘀阻滞和宁心安神定悸是治疗的三个主要环节。在临床实践中,她注意天人相应理论,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使用药物。一般认为南方人多阴虚,北方人多阳虚, 但林老师体会,济南虽属北方,但夏天气候炎热难当,冬天气候干燥,且饮食、居住、交通等条件较好,人们体内热量过剩,故济南人群患者中也是阴虚多于阳虚。因此林老师在心悸的治疗中十分注意对心阴心血的顾护,善于滋阴降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许多泻火养阴药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镇静、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心肌缺血保护等作用。滋阴降火配合益气活血养血等治法,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心律失常。
⒋用药轻灵有度,师古不泥,不断创新。林老师善用古方,但不受其拘泥,常效仿古人之法,结合自己经验创拟新方。她用药轻灵,善用小方、对药。
总之,林慧娟教授在心律失常的诊治中,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燮理阴阳,调理脏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谨做总结如上。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