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林慧娟教授 科学研究 详细

补肾活血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2015.06.12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近年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脉压(PP)是心血管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1],但PP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减退的晚期标志,不利于动脉功能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动脉功能的检测方法[2],可以直接显示大动脉弹性变化来反映早期的亚临床血管病变。多项研究发现,PWV与PP呈显著正相关[3],在高血压的防治中通过改善动脉弹性,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我们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肾活血法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脉压和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选择我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所有入选患者同时符合以下三项:①年龄>60岁;②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同时PP>60mmHg,且除外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严重肝、肾、造血系统疾病等;③中医肾虚血瘀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眩晕,耳鸣或腰酸膝软,胸闷刺痛或身体麻木,舌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或弦细。
1.2分组与给药
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前分别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及他汀、5单硝(IS-5-MN)药物服用情况。治疗组在服用原降压药物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治疗,口服桑仙颗粒(由桑寄生、仙灵脾、川芎、丹参等组成,山东省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每袋5g,每克颗粒剂相当生药5克),每次1袋,每日3次,疗程12周,对照组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
1.3观察指标
1.3.1肱动脉血压:患者静息15min后,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玉兔牌,上海产)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I期和IV期柯氏音作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间隔2min测量1次,测量3次取均值,PP=SBP-DBP。
1.3.2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 WV):使用日本collin公司的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受检者取仰卧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静息15min,将四肢血压袖带分别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搏动处,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cm,下肢袖带气囊标志处位于下肢内侧,袖带下缘距内踝1-2cm;同时于左右手腕部夹好心电采集装置,对每位受检者均重复测量2次,取第2次数据为最后结果。
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上述检查数据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PSS/PC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表示,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他汀、IS-5-MN药物服用情况等方面相类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观察期间亦无他汀、IS-5-MN药物增减情况。两组治疗前后SBP、DBP、PP、baPWV见表2。
表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性别    体重指数    吸烟   他汀  IS-5-MN
                 (岁)  (男/女)  (kg/ m2)    (例) (例) (例)

   治疗组   28  67.1±5.6   17/11    23.9±2.5     8      8      10
 
   对照组   28  66.5±6.1   19/9     24.3±2.4     7      9      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PP、baPWV比较 
             
组别    SBP(mmHg)   DBP(mmHg)  PP (mmHg)    baPWV(cm/s)

 治疗组
   治疗前  162.5±10.7    86.5±8.2    75.7±7.9     1739.6±265.6
   治疗后  143.1±11.5*#  79.3±7.1*   63.5±6.7*#   1587.2±243.1*#
 对照组    
   治疗前  163.2±11.3    87.3±7.5    76.1±8.1     1757.5±280.1
   治疗后  154.6±12.2*   80.8±6.8*   72.5±7.0     1709.4±255.3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脉压增大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高血压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在降压同时应重视脉压增大的治疗。传统的降压药物通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虽然也能一定程度缩小脉压,但这种被动的缩小作用是有限的。新型降压药及硝酸酯、他汀类药物则有一定作用[6~8],其机制除血压降低的作用外,可能与改善内皮和动脉弹性功能,逆转血管重构有关。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对照组单纯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SBP和DBP水平,但对PP及PWV无改善。治疗组在降压联合补肾活血的桑仙颗粒治疗后SBP、DBP、PP、baPWV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SBP、PP、baPWV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桑仙颗粒由桑寄生、仙灵脾、川芎、丹参等组成,具有补肾活血的功效,以往研究证实有降低血压,改善ET、NO等内皮活性物质的作用[9]。本次研究显示桑仙颗粒改善baPWV,降低SBP水平大于DBP水平,明显缩小PP水平,与其改善内皮功能,进而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有关。补肾活血中药对降低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善动脉弹性,缩小PP水平有一定效果,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敏感指标,可以较准确评估药物对血管的影响。
参考文献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