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精医 心存仁爱
2015.06.12山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系列报道之十二
博学精医 心存仁爱
——走近名老中医林慧娟教授和她的传承工作室
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心系患者,推己及人。在长年的医疗工作中,她待患者如亲人,一言一行尽显医者仁心,深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她,精于专业,勤于临床,融会新知,著书立说。四十余年来,她潜心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诊治研究,对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在业内备受推崇。
她,勤勉和蔼,学验俱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热忱培养岐黄传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学生。授之以术,育之以德,以自己高尚的医德和渊博的知识,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她,就是山东省中医院林慧娟教授。
严谨治学 精诚为医
林慧娟教授是山东青岛人,1941年出生,1968年山东中医学院中医本科6年制毕业,历任山东省滕州市山亭医院医师、山东中医学院(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山东省名老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济南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
林慧娟教授从事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45年,对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肌炎等心血管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心疾宁胶囊、桑仙降压颗粒、强心灵流膏等药物,临床疗效显著。科研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1项、厅级3等奖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勤求博采 心系岐黄
林慧娟教授196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求学期间她刻苦读书,善于钻研,显示出对祖国医学的热爱。工作后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养成了一丝不苟、勤学善思的工作作风。年轻时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她一方面虚心向前辈和同事请教,一方面查阅书籍文献,直到弄清楚为止。林教授的爱人从事体育运动员及教练员工作,经常外出训练比赛,因此带孩子值班是家常便饭的事,但她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在林教授的影响熏陶下,女儿也从小就喜欢上中医中药,目前已成为中医界的后起之秀。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群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末,林慧娟教授就跟从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周次青教授,开始了中医心系疾病的攻坚之路。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冠心病、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多伴有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心血管病治疗康复的重要内容。临床上大多运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虽显,但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林慧娟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总结出心悸一、二、三号等系列协定方剂,研制了以滋阴养血、降火安神为主要治则的心疾宁胶囊,疗效显著,成果获1996年山东省科委三等奖,并申报国家新药。
在高血压的中医诊治上,林教授认为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所致,中医药治疗该病不在于单纯降低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的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她提出青年高血压治以泻火清肝、凉血解毒法,中年高血压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法,老年高血压治以燮补阴阳、活血通络法,更年期高血压治以调整阴阳。她还研制了中药降压制剂桑仙降压颗粒,临床疗效显著,于2000年申报国家新药。
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高血压的形成不仅与传统的神经体液因素有关,还与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及微循环病变有关。因此抗炎、改善微循环状态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方面。林教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大胆地将清热解毒法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特别是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效果较好。
针对冠心病病机,林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心痛宁、宽胸散、心胃丹等经验方剂,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她还借鉴前人风邪致病理论,针对心绞痛发作迅速,往来无常的特点,使用风药治疗,效果显著。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后期的危重阶段,林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气阳亏虚,水瘀内阻为心力衰竭病理机制,拟定强心灵、保心方等协定处方,研制出中药制剂强心灵流浸膏,进行了科研课题的研究,临床疗效显著,成果获1999年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崇古纳新 广施仁爱
林慧娟教授非常重视从古代医家著作中吸取精髓,为己所用。她认为读经书既要读透、吃透,又要灵活掌握,不能机械呆扳。她勤求古训,善用经方古方,如桂枝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生脉散、血府逐瘀汤等,但却师古而不泥古,常结合临证经验及需要加以变通。
在临证时林教授十分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她认为所谓辨病,实质是辨原发病,治疗针对性强则疗效也随之提高。传统的辨证是宏观辨证、整体辨证,是通过掌握病史、询问症状、观察体征、查脉象、舌、苔等获得总体认识;目前对心系疾病的辨证是宏观、微观辨证相结合,宏观辨整体,微观辨局部病变,诊断渐趋客观化。
在临证用药时,林教授讲求方证相应,《内经》云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而“谨守病机”的前提是准确地推求病机,即在尽可能详尽地审疾察症,完整地占有四诊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最后作出病机诊断,以利于遣选高效方药。
林慧娟教授还善于向现代医学学习,借助现代科技研究、发展中医。在不断的实践、学习和思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临证诊疗特色和学术思想。
在中医养生方面,林慧娟教授认为,中医养生要以中医理论为根基,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体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养,以达到保养身体、预防或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她表示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因人而异,结合自己的体质、健康及阴阳虚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最好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因地因时而变化,做到天人相应。在临床实践中,林教授也十分注意这一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使用药物。二是养生先养德,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要注意修身养性,保持淡泊乐观心态。三是注重持之以恒,养生贵在坚持,不能一曝十寒。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林教授常告诫他们,不能因为工作繁忙,应酬较多就放弃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对待病患,林教授始终耐心和蔼,一视同仁,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地努力解除他们的病痛。为方便病人正确地煎煮和服用中药,她还特地把中药和人参、阿胶等特殊药物的煎服方法打印出来,在出诊时送与病人,指导他们正确操作,让药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言传身教 桃李芬芳
在繁忙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余,林教授时刻不忘教书育人,使祖国医学薪火相传。在带教时,她对医生、研究生和继承人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言传身教,把自己的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近20年来,林慧娟教授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4名,这些学生中目前留院工作6人,其中硕-博-继承人连续培养者3人,基本形成了以林慧娟教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对林教授学术思想的继承和整理挖掘呈现系统、连贯、可持续的态势。在此基础上201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成立林慧娟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人苏文革表示,传承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临证诊疗经验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临床跟师的形式,采用笔记、录音、照相、录像、扫描等多种形式,客观记录整理总结林慧娟教授的临证经验,如辨证结果、基本处方、方药加减的详细情况,包括种类和剂量。建立数据库,借助统计学方法,对临证经验进行分析、挖掘,便于学习传承。继承病种以心悸(心律失常)、眩晕(高血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病(心力衰竭代偿及失代偿期)为主。
临床医案研究。以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所记录整理的医案为主,汇集整理近十年间林慧娟教授的临床医案,并不断加以补充,按病名分类,以便检索、阅读。建立“林慧娟医案数据库”,以“证-方-效”为主线,对医案中记载的内容进行整理、录入。进一步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从病和治法两条主线入手,分析林慧娟教授对特定疾病的独特见解和辨证用药规律。包括常用药物组合、剂量细微变化等的规律。
学术思想研究。在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所整理总结的学术经验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挖掘探讨林慧娟教授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并加以推广应用。同时总结林慧娟教授成才规律和学术思想,将学术经验、学术理论应用到中医药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
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通过工作室的建设,使团队主要人员的中医理论和临证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林慧娟教授的主要学术经验,并加以发展提高。同时吸收培养5名以上年轻中医师,使他们尽快成长。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促进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