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之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李广文教授 传承之路 详细

我的学习中医之路

2019.04.24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我196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其附属医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工作。1970年山东医学院与山东中医学院合作,号召西医学习中医,1972年派我参加了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后留在了中医妇科教研室,在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上班。从此加入了中医的行列,踏上了用中医研究妇科疾病的道路。
    一、从头开始
    以往中医学院的学生在校学习中医五年,而中医研究班只学习一年,二者相比差距太大了。这就是他人之长,自己之短。要迎头赶上非下苦功不可。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课,打好坚实的中医根基,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为此,我到数百公里之外的楼德分院,与学生一起系统地听张珍玉教授的中医基础课,白天在课堂上听讲,晚上住在同一间宿舍,有条件寻根问底,这段时间收获甚大,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张教授说:“你真想成为科班的中医吗?”我说:“我要具备中医的基本条件,只好从头开始。”
    二、埋头读书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古籍之多,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我要下决心钻到古书堆里去拼搏。我深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志者事竟成”。我知道我不是天资聪慧的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每天读至深夜,节假日也不例外。原先我对古典文学很有兴趣,也有较好古典文学基础,我抱着热爱中医热爱古典文学的双重兴趣去学习,越学越有劲。研究班结业后我没有马上到临床工作,说是埋头读书一点也不为过。我除了翻阅《素问》、《灵枢》、《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神农本草经》、《景岳全书》、《医宗金鉴》、《世医得效方》、《千金要方》、《医方一盘珠》外,为掌握更多的中医妇科知识,阅读了几十本妇科书籍,如《妇人大全良方》、《证治准绳·女科》、《济阴纲目》、《妇科玉尺》、《女科辑要》、《傅青主女科》等,其间还发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古籍珍本,如《秘本种子金丹》、《广生篇》等。
   三、虚心讨教
   进入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后,不急于独立工作,先是跟随郑惠芳老师、宫鲁泉老师随诊抄方半年,虚心学习他们诊病时望闻问切的临床经验。对每个病例都做详细记录,不懂之处随时请教,像过去的中医学徒一样虚心。这些老师是我一生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热情的服务态度,是我在西医院所未见到过的,真是视病人如亲人,他们的望闻问切一丝不苟,辨证详尽,立法严谨,用药恰当,疗效卓著,不愧是一代名医。在他们指导带领之下,我学到了他们宝贵的临床经验和高尚的医德。
    四、古籍整理   
    古籍整理对我来说,是进一步学习研究中医的大好时机。可能是1983年吧,卫生部批准了我对《沈氏女科辑要》的校勘。省里发给了一个古籍整理工作者的特殊借书证,持此证可到省内各大图书馆借书,甚至可进入古籍书库查阅资料。若省内资料不足,还可到外地寻找。我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美差。古籍整理与临床工作不相同,如版本学,临床工作是用不着的,但在古籍整理则要求很严格。《沈氏女科辑要》亦称《女科辑要》,有30多个版本。为了掌握尽量多的参考资料,除了在省内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去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在34个版本中选择一个时间较早且错误最少的作为底本,然后按照专门的校勘规则点校。这个《女科辑要》点校本于198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通过此书的点校,使我大大的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我的中医理论水平,对我一生的事业极有帮助和启发。《女科辑要》的作者沈尧封生于1689年,他在写《女科辑要》时,西医学刚刚传入中国,他就引来,洋为中用。在《女科辑要》上卷之末,有一节附泰西诸说,其中对于子宫位置大小形状的描写与现今医书无异。书中称输卵管为子管,称卵巢为子核,而且描写了排卵与受孕的关系。“子核者,在子宫左右离一寸,向内有蒂与子宫相连,向外有筋带与子管相系,形如雀卵,内有精珠十五粒至十八粒不等,内贮清液,是为阴精……子核之内裂一珠成一孕,裂双珠成孪生,若子核受病,子管阻塞,子核有恙,核无精珠者,皆不受孕。”沈尧封耄耋之年还研究西医,实在是难能可贵。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中国第一个中医学习西医的妇科专家。
    五、继承发扬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国还提倡中西医结合,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是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是个重要环节。西学中者,有利也有弊。有利的地方是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有一定去伪存真的能力,有利于中医更现代化,逐渐与国际医学接轨。不利的地方也是西医的知识先占据了头脑,往往摆脱不了先入者为是的框框。如果那样,学习中医时都与西医对号入座,这种学习方法最后的结果只能说半途而废。我认为,最好是先把学过的西医知识放在一边,认真学到地地道道的中医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逐渐结合。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都是科学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病人。所以它们必然有内在的联系。就五脏六腑而论,对心肝脾肺肾的认识其概念完全不同。中医学说的心肝脾肺肾是功能单位,而西医的心肝脾肺肾是器官,是解剖单位。西医对脾功能亢进者,可行脾切除,而中医没有脾是不行的。又如西医的肾,是泌尿器官,而中医的肾就其功能而论,它包括了西医的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这样理解,中西医并没有什么矛盾。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看待中医妇科书中的激经、暗经、居经、闭年、阴吹等,就可以正确理解,写出的文章使中西医学者都可以认可。首先认真学习中医的传统理论,然后才能中西医汇通,更好地发展中医事业。
    六、研创新方
   《傅青主女科》序言中说得好:“执成方而治病古今之大患也。昔人云,用古方治今病,如拆旧屋盖新房,不经大将之手,经营如何得宜?诚哉斯言。”前人都知道师古而不泥古,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者,终究成不了大事。中医书中古方甚多,安胎药和治疗不孕症的方子不下数百个,但能单方使用者较少。如《千金方》中的保孕丸(在《妇人良方》中称杜仲丸)全方只有两味药,即杜仲和续断,其组方科学性无论从中药学和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方面来看,都是非常科学的,可称为组方精当的代表,但临床用时总觉势单力薄。与寿胎丸相比亦有不足之处。况且年代久远,许多方子不便单方使用。毛泽东曾说过对待古代的东西“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族性精华”。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但起源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错误和不足之处难免。所以现代的中医名家,应当下大力气,尽到整理提高的责任。在诊治疾病方面,除按照辨证施治外,遣方用药应做到中药的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研创新方。如香附一药,认为有理气作用害怕动胎气,多数医家在保胎方中很少使用。然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香附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安胎方面疗效特好,陈皮亦有此作用,故我曾在文章中大力提倡香附、陈皮是安胎良药,因它超过了古书中称赞为安胎妙药的黄芩、白术。我在研创新方中所使用的中药,都是既符合中药的性味归经又与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相吻合。这样的新方有治疗女性不孕症中排卵障碍的石英毓麟汤、输卵管阻塞的通任种子汤;治疗男性不育症中精子少的生精种子汤、精液不液化的液化汤等等,这些方子都通过了省级科研鉴定,分别选用于15本医书中。
    每个人学习中医之路各有不同,但成功者都有共同点,都是热爱中医事业,下苦功夫博览群书,对经典内容熟读硬记,通过深思熟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彻底消化吸收,活学活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