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中华教授养生经验
2014.06.20焦中华教授养生经验
焦中华教授现已七十多岁,但思维敏捷、步履轻盈,身体十分健康,仍坚持临床工作,这与其注重养生紧密相关。焦老养生思想源于《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经过几十年的身心体会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焦老认为养生关键是抓住一个“和”字,掌握“适度的原则”,并提出“起居有常、运动适量、饮食有节、情志舒畅”口号,阐明养生的方法。焦老不仅生活中注重个人养生,临床工作中同样提倡养生保健,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将其养生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讲究精、气、神,尤以神为先。焦老认为养生首在养精神,应注重调摄情志,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当有喜好,但不奢求,只有保持情志开朗、豁达大度,才能有益养生防病益寿。故善养生者,应清心少欲,心神安定,切勿情绪大起大落。精神和谐可调和真气使之平衡而不生病,如何达到平衡焦老主张养神、养志、养性三者并行共养以调和。其一养神:以五脏养生观来看,首推养心。因为心主神明,故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衣食住行不过于追求,知足常乐,以保持心神的宁静平和状态,以免劳伤心神,引发疾病。焦老重视午休养心,因为心最为活跃的时候在午时,且阴阳交合的时候亦在午时。而晚上临睡前按摩心肾相关穴位,亦可达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以养神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调肝,因为肝主疏泄,可以影响情志。而养肝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做到心平气和,勿生气,可习字绘画、种花养草等陶冶情操。其二养情志:实际上就是七情要保持和谐状态,并认为情志与人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就像《内经》所言“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一再指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反复强调“和喜怒”是养生之道。树立健康人生观,高尚的道德观,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基石。其三养性:所谓养性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做人应勿欺心、勿妄想和贪欲,待人以诚,调摄精神活动,以达到人体与周围环境和谐,形神一致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情感活动应受人的理智及高尚道德情操的支配,去掉私欲杂念以保持乐观情绪,精神内守,形神统一才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是养生的核心内容,提倡“身心并练、内外兼修”,通过精气神之内练,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效,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脾胃居于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故《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良好,营养充足,人体才能精力旺盛,保持健康。这也是焦老崇尚“脾胃论”的原因所在。焦老主张“饮食有节”,就是饮食要有“度”。纵观当今社会,饮食自倍者多,不少人终日以酒为浆,嗜食肥甘,贪凉饮冷。针对当前人们的饮食特点,焦老认为保护脾胃应从节制饮食做起,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适量进食,一日三餐是人们获取营养及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但凡事以适度为原则,过与不及均有害健康。过量进食,则加重脾胃负担,容易造成肠胃疾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无论何种食物,均应做到食勿过饱。相反,过分节食,热量摄入不足,则可致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多种疾病。二是规律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定时进餐,切勿饥饱无度。尤忌不进早餐的不良习惯。三是饮食结构合理,古有“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之说。过食肥甘厚味有碍健康,而研究表明,长期素食者,因蛋白质得不到充分供给,可导致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甚至诱发胃癌。故食物荤素、粗细合理搭配,品种多样化十分重要,关键是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就目前人们的饮食习惯、食物结构而言,主要应减少油腻、煎炸、辛辣、生冷、醇酒等饮食物的摄入,以免酿湿生热,壅塞气机,损伤脾胃。此外,饮食养生还包括药膳养生法。所谓药膳保健,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用适当药物单用,或组方配药,或与食疗相结合,组方配膳,用以调养身体,达到补虚治病,促进康复,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目的。其基本原则以预防为先,审因施补,三因制宜,食药并举等。药饵保健,重在脾肾调养,旨在固护先天和后天,补虚泻实,调理气血阴阳,保持人体五脏功能的动态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主张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这个整体观思想,含有深刻的科学道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膳食结构合理性的本质就是营养成分平衡,只有平衡协调才能达到防病进而治病。
生命在于运动,但焦老指出静养亦需注重,运动量应视自身体质量力而行,适度掌握,做到动静结合、张驰有度、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切忌张弛超度、动静失衡。焦老主张“动中求以静”,提倡轻松愉快的运动, 如太极拳、散步等,反对“暴力之动”,以强身为目的,兼修心养性,与现代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大有不同。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一方面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的强身防病,但《内经》言:“生病起于过用”,过度锻炼则适得其反,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尤其中老年人,因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筋骨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故不宜过度运动,应循序渐进,适度为佳;一方面可用长时的散步和跑步的方法来锻炼身体,通过人体运动来提高、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使体内各器官系统充满活力,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讲,动静结合的运动形式更符合健身养生的要求。
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两大特点之一,焦老认为养生也不例外,不能单一的注重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的一种,而要整体把握综合调理,既要养神又要养身,且要顺应自然规律。焦老指出整体调摄不外一个“和”字,只有整体和谐才能达到形与神俱、阴平阳秘。这就要求人们生活行动当适度有所节制,掌握一定的分寸。即人的生活当有规律,作息不能日夜颠倒;要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劳累,也不可过于安逸闲适;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随意狂欢,不动辄暴怒,不得意忘形,否则就可能导致“大喜伤心”、“ 大怒伤肝”等;并且要根据自己的生活规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压抑,不放纵,不怠惰。要十分注重形神兼养、动静结合、整体合修,主张清心少欲以养神,适当运动以养形。总之,其目的是通过运动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形神双修”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而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此外,焦老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外界气候变化失常变生风、寒、暑、湿等六淫之邪,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危及健康。故《内经》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然而要及时有效地回避“虚邪贼风”,则要求人体必须顺应四时、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时时顾护阳气。只有顺应四时、昼夜阴阳变化规律,确保阳气平和,才能有效地拒邪于体外,进而避免各种外感疾病的发生。即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之六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条件。而六气的异常变化,则成为导致人体疾病的六淫,成为致病因素。此外,尚有“疫疠之气”等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困扰,而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综上可以看出,焦中华教授的养生思想不外“和于阴阳,法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之更深入认识与体会,强调关键于“和”。而首养精神是其养生观的核心,重养脾胃是其养生观的重点,不忘运动是其倡导养生的主要手段,整体调和是其养生观之目的。焦中华教授养生经验以此为原则,在自身及周围人群中的得到了较好反响,其养生观必将指导人们进一步探索健康长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