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中华教授“络病与肿瘤转移”理论
2014.06.15焦中华教授“络病与肿瘤转移”理论
焦中华教授对肿瘤转移有独特的认识,认为肿瘤转移是其全身化的具体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正气亏虚,邪毒内蕴。焦老认为无论何种手术,虽达到了有效的减瘤去邪目的,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正虚血瘀,余毒未清为其病机特点,而虚、毒、瘀、结则贯穿其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对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研究相吻合:虚—体现在机体的免疫监控能力低下,而宿主低下的免疫状态是影响肿瘤细胞转移的重要因素,正虚的病理结果是肿瘤细胞在体内存活;毒—体现在余毒未清,手术、放、化疗后仍残存的亚临床病灶,成为死灰复燃、转移复发的根源;瘀—体现在血液的高凝、高粘及高聚状态;结—体现在微瘤栓的附壁、着床及转移瘤的迅速增殖和生长。
肿瘤转移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肿瘤血管生成,焦老认为其应属于祖国医学“络病”的范畴。络病是指络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导致的病变。实体肿瘤的血管形成亢进并引起转移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络病系列病理表现形式的一个阶段,而肿瘤通过血管产生新的转移病灶则可以认为是这一阶段形成的病理产物之一。
中医“络”的概念在形态和功能上与西医学的微血管与微循环概念相似。中医的络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经络运行气血津液,渗灌脏腑百骸,沟通上下内外,把由经脉纵向线性运行的气血通过络脉的横向面性弥散到全身,发挥其对生命机体的渗灌濡养作用。从狭义的角度,络脉又分为经络之络(气络)和脉络之络(血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共同发挥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正常生理功能。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变的通道。当机体正气不足,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则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对于肿瘤而言,络病理论认为,络病贯穿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的各个病理环节。络气郁滞或虚滞是肿瘤发生的始动因素,络息成积是肿瘤的关键病理环节。络息成积是指邪气稽留络脉,络脉瘀阻或瘀塞,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的病变。癌症一旦发病,脏腑之络气虚衰,自稳功能低下,一方面组织呈现无序快速破坏性增长,另一方面气之帅血正常运行的功能失常,脉络大量增生供给癌瘤血液营养,不为正体所用反助邪为虐,导致癌瘤快速破坏性增长。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如肿瘤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机制失常,造成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表现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则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增加,而抑制因子分泌减少,血管生成的正负调节因子失衡,导致经络系统结构、分布和功能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为络体迂曲、扩张,络脉分布异常,造成局部经络气血津液输布灌注失常,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络脉阻滞为特征的疾病。这与肿瘤病人病灶局部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
因此,肿瘤的微血管生成过程,也即中医之“久病入络”而形成络脉病变的过程。其病机始动因素为正气本虚,癌毒内蕴,其病机演变过程为癌毒内蕴日久,正不胜邪,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机体内稳态结构破坏,而络脉的损伤既是其病机演变过程的主要病理产物,又是其病变渐次深入、变生诸病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途径和必要条件。由于癌瘤局部络脉结构、分布、功能异常,使得癌邪易于侵入脉络,癌邪一旦入络客脉,影响络中气血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渗灌失常,导致癌毒、瘀血滞络,引起不同程度的络中气滞、血瘀或津凝等病理变化,日久而虚,虚气留滞、血瘀津凝等互相影响,互结互病,积久蕴毒,毒损脉络,瘀毒横逆旁窜,败坏脏腑、损伤形体。此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虚滞、痰瘀、毒损脉络这一基本病理变化,为病邪渐次深人、正虚邪实、病势胶着的一种病理状态,并由此导致癌变经久难愈,渐成病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