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焦中华教授 学术思想 详细

焦中华教授临证辩治特点

2014.06.15
来源部门: 作者: 系统

焦中华教授临证辩治特点
      焦中华教授临证注重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全面辩治,诊疗中强调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形成了独特的辩治风格。
1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结合
1.1辨病辨证,中西合参
      焦老临证多年来,遵循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有机结合的原则,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通过察舌验脉、审症候收集临床各种证候表现,其中尤其重视舌象,通过舌质辨别疾病的轻重,肿瘤患者舌质淡红为邪浅病轻,舌质由淡红转红为毒已深,病情加重。舌质由红转绛为热盛津伤,阴虚火旺,预后不良。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青紫舌,或青紫舌持续不退,常提示肿瘤转移及预后不良。特别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之两边呈紫色或青色或条纹状,或有不规则形状的斑块黑点,界线分明,易于辨认,称为“肝瘿线”。焦老将此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依据之一。紫暗舌为肺癌最常见的舌象,因热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壅滞已甚,或素有瘀血蕴积胸膈或温热挟湿而致。由舌体的大小胖瘦辨别脾胃的盛衰,舌体胖大,伴厚腻舌苔者,多为脾气亏虚,水湿内停;舌体瘦薄,伴舌红苔少,多为胃阴不足。由舌苔厚薄辨别邪气的深浅,早期病情轻者,苔色浅,多见薄白或薄黄,中晚期者苔为黄腻或灰黑,提示邪气深重,病情危重。
      同时,焦老重视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工具,结合西医的望、触、叩、听及其他物理、生化、影像学等各方面的辅助检查,综合所得材料,作出准确的诊断,并中西医结合,四诊合参,进一步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和辨别疾病的部位、寒热、虚实以及转归,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就辨病而言,焦老还非常重视肿瘤的病理类型,根据现代医学观察,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其发病特点、进展速度、治疗反应及预后均有不同。恶性程度高、生物学行为差的肿瘤,往往发病及进展迅速,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迅速恶化,预后不良。从中医学角度观察,属于毒邪炽盛,正不胜邪,导致毒盛正衰,从而为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2病症结合,依法选方
      焦老认为对待恶性肿瘤这样的顽症,只有兼顾“病”、“证”,才能进一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通过辨证强调治疗的个体化、阶段性;通过辨病,强调治病的系统性、连续性、普遍性。如临证诊疗中,一般先以西医诊断确定病名,然后再对西医的各病种按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立法,强调先有理法再有方药,法以证立,方由法出,作到病有主药,处方精专,配伍严谨。又如已经进行手术的患者,肿瘤已切除,或病理结果显示局部或远处淋巴结有转移,或肿瘤已经侵犯临近的组织器官,虽然患者此时已经无肿块可查,一般情况良好,但从辨病的角度出发,仍认为患者体内有痰、毒、瘀、结存在,治疗上仍应予化痰解毒散结,以荡涤余邪,防止复发。
      在辨证用药的同时,也应用辨病用药,在不违背中医辨证原则的基础前提下,有选择地把某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加入到辨证论治的用药体系中,并在治疗过程中,对其治疗作用进行系统的对比性的观察研究,如出现肺转移,常以麦冬、沙参、浙贝、川贝、百部、蚤休、鱼腥草等药酌加1、2味,如出现肝转移,常以茵陈、田基黄、八月扎、炮山甲酌加1、2味,如出现骨转移,常以威灵仙、全蝎、蜈蚣、川断,如出现脑转移,常以菖蒲、菊花、羚羊粉、川芎等药,而这些辨病用药,一般是在中医的辨证分型基础上加减使用。
2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焦老把肿瘤看成是全身性疾病,人体为一个有机整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是其局部表现。因此,在临证诊疗中,强调治病求本、整体调理、多方入手及标本兼治。既注意消除外在治病因素,顾及局部病灶,又重视调动和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调动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自身免疫监视功能。充分利用中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进行整体调节,亦重视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对局部肿瘤的治疗作用,强调中医药与其他治癌手段综合有序合理应用,中医西医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疗局部利整体,调整体促瘤消的综合作用。
      焦老强调要根据手术、放、化疗的不同阶段用药,一般而言,手术、放化疗前邪气属实,正气亦不虚,治疗以攻邪为主,酌情加大解毒散结中药的力度,如全蝎、蜈蚣、猫爪草等。在手术后机体受到损伤,常表现为气血不足,功能紊乱,故此时中药宜调整脾胃功能、补气养血为主,辅以调整脏腑功能。方用太子参、白术、黄芪、当归、熟地、薏苡仁、陈皮等以扶正为主,攻邪为辅。化疗后常见脾胃功能失调,脾肾两亏,气血不足,且常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治疗首先以调和肠胃为主,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丹参、米仁、竹茹等药,再用健脾补肾,养血消积,如熟地、当归、附子、肉从蓉等。对正在实行化疗的患者,即使患者尚没有明显的正气虚弱表现,也需补助正气,防止化疗后期出现正气不支,主张“扶正气以助其完成化疗”,此时攻邪作为辅助治疗,常用四君子汤或补中益气汤为主,配合基本方加2-3味攻邪;临床上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除手术、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外,多配合放射治疗,焦老认为放疗除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外,又是一种热毒,易伤津耗液,致肺、胃、肝、肾阴虚,早期宜养阴清热,如太子参、沙参或西洋参加天麦冬、生地、玉竹、石斛、仙鹤草、蛇舌草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后期宜加强滋补肝肾。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四肢、皮毛通过经络气血紧密连接,各个脏腑功能相互影响。因此焦老主张在健脾的同时,要根据肿瘤发病部位不同,以脏腑相关学说为指导,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同时兼顾他脏。如肝癌者多由脾胃气虚不能散精于肝或脾失健运,土壅木郁而致病(脾病传肝);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克犯脾土,木郁土奎而致脾虚(肝病传脾),治当健脾以抑肝乘,常用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的同时加柴胡、郁金、佛手之类以疏肝理气。又如肺癌多属肺脾气虚、痰毒蕴结所致,脾土与肺金为母子关系,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无力生金,则肺气亦见不足,肺虚宣降失司,气机不利,津聚为痰,蕴热成毒而结为肿块,终致肺癌。可见病之本在脾,治疗应以补脾为先,培土生金使肺金之气得生,痰湿得化,邪毒得祛,在益气健脾的同时加用清肺化痰,解毒散结药如瓜蒌、半夏、贝母之类以治标。
      依照以上治疗理念,焦老辨证施治,并指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容易复发和转移,在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加用中药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必会事半功倍。
3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焦老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是人体正气与致癌邪气之间相互斗争的过程。正胜邪却,肿瘤向愈;邪胜正衰,肿瘤转移、恶化。临证治病的关键就在于辅助正气,祛除邪气,两者辨证并结合应用,“正足邪自祛,邪祛正自安”,达到痊愈肿瘤的目的。首先,根据祖国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提出了肿瘤以内虚为根本病因的学说,认为肿瘤在体内能否得到控制,或恶化、扩散及转移,与体内正邪力量的对比密切相关。
      基于上述观点,焦老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以扶正固本法扶助正气、培植本源,达到调节阴阳平衡、恢复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目的。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扶正培本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而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致癌因素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内外合邪,痰、瘀、毒、结等病理过程及产物贯穿其演变的始终。正缘于此,在临症治疗中,时刻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肿瘤,同一肿瘤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证候辩证施治,“实则泻之”,“结则散之”,“坚则消之”“滞则通之”以达邪祛正安的目的。焦老强调扶正与祛邪治则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就是要通过辨证论治分清虚实之主次,辨别邪正之盛衰,认真权衡后立足于扶正祛邪并施,力争以扶正来祛邪,以祛邪来扶正。既不能盲目地重用有毒的峻猛攻逐的药物企图一下子消除肿瘤,那样势必耗气伤阴败胃;而一味地只用扶正药补益,不用攻邪药去缩小和消除肿瘤,难免姑息养奸,使肿瘤得以快速生长。焦老临证善根据患者病情所处阶段,合理调整扶正祛邪药物用量,常以基本方为基础,根据肿瘤发病部位及病症加减用药,可获良效。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患者服务
出诊信息
快速到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