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肩颈痛-颈痹)诊疗方案
2021.09.29神经根型颈椎病(肩颈痛-颈痹)诊疗方案
一、概述:
中医病名:肩颈痛(颈痹)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中医对本病早有阐述,历代医家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痹症、痿症、眩晕、颈肩痛、颈痛等范畴。如《医宗金鉴》“周痹患定无歇止,左右不移上下行,似风偏废只足手,口眼无斜有痛疼”,类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描述。古人对于颈椎病没有统一认识,目前较为一致地认为以“颈椎病”命名为宜。
二、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参照1992年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颈椎病分型诊断标准。
1、有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4、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
5、能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三、中医辩证分型及各类型的临床表现
1、风寒阻络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距今,或串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舌、脉象: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湿热流注证 :颈肩臂胀痛酸麻,伴口苦、咽干,渴不欲饮,肢体烦热,面目红赤,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者里急后重,舌、脉象: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3、痰瘀互结证 :肩颈痛日久,反复发作,或痛而距离,或麻木不仁,或不通而麻,或伴手足无力,肢体偏萎,舌、脉象: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或涩。
4、肝肾亏虚证 :肩颈痹痛麻木,或手足肌肉萎缩,或四肢拘紧,行走不稳,伴口干,体削,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肌肤甲错,大便干结,小便 短涩。舌、脉象:舌红绛,苔无或少,脉细。
四、临床表现
颈脊神经共有8对,并支配不同部位,因此当其受累时,视受累部位不同而症状的分布与差异较大。在临床上,以颈5~8脊神经根受累较多。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包括麻木及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多为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但诊断明确者勿需做此试验。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五、治疗方法
(一) 中医治疗:
1.中成药:颈痛颗粒口服。
2.手法治疗:揉捻法、滚动法、旋转复位法、提端摇晃法、劈法、散法、拿法等予以患处手法治疗。
3.针灸疗法:基本穴选取颈夹脊穴、风池、百会。操作手法应用颈夹脊穴针尖向脊柱方向倾斜刺,刺入0.8—1.5寸。风池穴针尖向鼻尖及以下方向刺入0.8—1.2寸。百会穴针尖向后顶穴方向平刺。
4.中药治疗 本病的发生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为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邪实为外邪入侵、气血瘀滞,而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扶正祛邪为治疗本病的大法。颈椎病首先表现为痛,应本着“急则 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解痉止痛、活血化瘀、通阳祛邪、培补元气为治疗原则。曹老经过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研制出了“颈痹汤”系列方剂,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
方药组成:葛根15g,炒白芍15g,鸡血藤15g,钩藤15g,当归15g,川芎10g,桂枝9g,丹参15g,牛膝9g,全蝎6g,地龙9g,蜈蚣1条,元胡9g,桑寄生15g,生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15g,木瓜12g,威灵仙12g,补骨脂12g,姜黄9g,甘草6g。水煎服。
本方是基础方剂,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如果病人出现头晕头痛(颈动脉型颈椎病)本方加天麻9g,菊花6g;若有恶心呕吐者,加陈皮9g,姜夏6g,生 姜6g,同时也适用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属脊髓型颈椎病,应加鹿角胶6g(冲),以壮督脉之阳,强壮身体。
风寒阻络证:活血通络,解痉止痛。颈痹汤合葛根二藤汤加减。
湿热流注证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颈痹汤合清肝利湿汤加减。
痰瘀互结证 :活血化瘀,祛痰通络。颈痹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 :予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颈痹汤合左右归丸加减。
曹老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中介得出如果病人有头晕头痛肝阳偏亢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天麻9g、菊花6g,以平肝熄风。如患者有恶心呕吐者,加入陈皮9g、姜夏5g,以降逆止呕,上述症状可除,也适用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果病情较重,属于痿症者,病人不愿手术治疗,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鹿角胶,以补督脉之阳。纵观全方具有解肌止痛、活血祛瘀、通阳祛邪、培补元气之功效,是治疗颈椎病有效的方剂。
(二)其他治疗
1、非甾体类药物: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常配合牵引、手法等疗法使用,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较甚者。
2、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肌苷、维生素B12等。
3、糖皮质激素,用于颈椎病神经受损及炎症明显、疼痛严重,经以上治疗方案治疗无效者。
4、脱水剂 25%甘露醇静脉滴注,常与激素合用,起到利水消炎的作用。
5、结合物理疗法,烤灯、烤电理疗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6、手术疗法:绝大多数颈椎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有少数非手术疗法束手无策者需要手术治疗。 主要的方式有: 椎间盘切除加椎体间植骨术;椎体次全切除加相邻间盘切除加植骨术;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和钢板固定术。
六、预防和保健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部正确姿势,不要长期低头从事某种工作,如感到颈部疲劳时,站起来,用双手适当对颈部周围肌肉进行按摩,也可左右前后小幅度活动颈部肌肉,缓解疲劳,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睡眠时,颈部姿势要正确,选择高低合适的枕头,最好用荞麦皮做的枕头,该枕头优点是能塑形,要求睡觉平卧时,枕头要低一些,侧卧时,枕头高一些,尽量保持颈部平衡,这样才不会使颈椎在睡眠时产生劳损,如果姿势不对,晨起感到颈部不适或疼痛。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入,如果感到颈部劳累或者颈部疼痛时,可做理疗或者热水袋外敷,特别注意避免颈部剧烈转动,尤其是患有椎管狭窄者更应注意。在乘车时,不宜急刹车,否则易造成颈部挥鞭性损伤,这种损伤临床常见,轻者肢体麻木,严重者颈椎脱位或截瘫。从事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工作2小时后,应当做工间操,活动颈部肌肉,消除颈部疲劳,对减少颈椎发病有很大的益处。
七、疗效评估(中医、西医)
1.西医标准:按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评定表评分
治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
显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
有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相关症状、体征积分减少不足30%。
2.中医标准:执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