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桑柏汤
2015.06.12一、方剂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程益春教授临床经验方。
二、药物组成:
桑叶10g, 侧柏叶10g ,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生地黄12 g, 牡丹皮 10 g , 赤芍 10 g , 当归 12g , 川芎10g , 白鲜皮12g, 地肤子12g
三、适应病症
痤疮,面部红色丘疹,日久不愈,疼痛或有痒感,破溃后流黄色脓水或者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舌红苔薄黄,脉弦。
分析:风湿热邪郁于肌肤,热入血分,日久热盛肉腐,化腐成脓;湿邪黏腻,病情缠绵难愈。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血热之象。
四、使用方法
一般使用砂锅,将中药用冷水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头煎先用大火(武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倒出药液。二煎再次加水,没过药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倒出药液。两煎混合分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五、注意事项
忌辛辣、油腻、羊肉、酒等燥热食材,起居有节。大便干者可加大黄、瓜蒌;疹不透者可加牛蒡子、紫草;消化不良者可加焦三仙;睡眠不佳者可加炒酸枣仁、合欢皮、麦冬。
六、临床疗效
张某 , 28岁 , 2014 年 6月 12日就 诊。 痤疮反复发作 2年 , 加重 3月。患者近两年面部红色丘疹,病情反复,从未痊愈,未予以处理,近3月加重,额部及颌部严重,皮疹色红,高出皮肤,疼痛并且偶有痒感,起皮肤 , 按压痛并伴痒感 。纳可, 眠可,大便3日一行质干,小便调, 舌红苔薄黄 ,脉弦。诊为痤疮 , 辨证: 风湿热郁于血分。程氏桑柏汤加减: 桑叶10g , 侧柏叶12 g , 生地黄30 g, 赤芍10g, 牡丹皮10 g , 当归12 g, 白鲜皮30g, 熟大黄6 g , 蒲公英30 g, 黄连9 g , 紫草 9 g。水煎服,日 1剂。6 剂后 , 面部皮疹疼痛减轻,色变淡,未见新生皮疹,偶有痒感,睡眠不佳,大便2日一行,质不干,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改熟大黄为3g , 加地肤子12 g,水煎服,日 1剂。继服 6剂后 , 皮疹已基本不红 ,按之不痛,痒亦减轻,纳眠可,二便调。上方去蒲公英、紫草,加川芎9 g, 水煎服,日 1剂。服药 6剂后,皮疹已基本消退,留少许底晕,上方去黄连,加茯苓12g、白术12g。水煎服,日 1剂,予 6剂。嘱患者忌辛辣油腻之物,以及酒、羊肉等辛燥之品,起居有节,慎用化妆品,并注意多饮水,多食水果。
七、按语
1.方药分析:
方中桑叶、侧柏叶为君药,桑叶味苦甘,性寒,入肺、肝经 , 功主祛风清热润燥,凉血明目。《本草求真》谓其“清肺泻胃 , 凉血燥湿”;《 本草经疏》云: “桑叶 , 甘所以益血 , 寒所以凉血…… 其性兼燥 , 故又能除脚气水肿 , 利大小肠 ,除风。” 侧柏叶味苦、涩 , 性寒 , 入肺、肝、脾经 , 可凉血 , 止血 , 祛风湿 , 散肿毒。《医林纂要》载其“泄肺逆 , 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本草汇言》则曰:“侧柏叶 , 止流血 , 去风湿之药也… …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 , 两病专司其用。”中医理论认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上受 , 首先犯肺 , 肺又主皮毛 , 故痤疮的发生与肺有关。 《 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而心部于表 , 其华在面 , 故面部痤疮的发生亦与心密切相关。 桑叶入肺 , 侧柏叶入心 , 二药泻肺、心之热而凉血祛风 , 共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 , 养阴生津;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味辛,性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五药相合,清热凉血活血,清血分之热 , 散血分之瘀 。湿邪留恋,粘滞,且“无湿不作痒”,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 , 祛风止痒,二者同用,祛湿止痒。金银花、连翘祛风清热解毒,连翘清心解毒,兼能散结,《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湿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两者相须使用,为清热解毒散结的要药。
2.组方特点
全方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渗湿止痒,标本同治,寒热平调,契合病机,故疗效显著。
3.程式桑柏汤是治疗痤疮的经方,对于痤疮,历代中医文献对此都有记载,或从气血阴阳论治,或从脏腑论治,或从营卫论治,程益春教授从血热方面入手,考虑到风邪、湿邪的影响,兼以除湿、祛风、止痒,标本兼治,临床观察表明该方对于痤疮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痤疮的基本方,在其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体质、兼症进行加减,同病异治。
(整理人 赵泉霖 牟淑敏)